从“弯腰行医”到“挺直追梦”:一名乡村医生的逆袭

AI Summary1 min read

TL;DR

乡村医生罗娜袜克服先天性脊柱畸形,通过手术和努力学习,成功考取执业医师资格。她在帮扶下提升医疗技能,成为乡亲信赖的健康守护者,展现了基层医者的奋斗精神。

Tags

乡村医生

  新华社昆明10月12日电(严勇高翔)“查成绩那会,我的手一直在抖。”最近,“最美乡村医生”罗娜袜通过了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凭着一股韧劲,这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姑娘,在追梦旅程中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罗娜袜出生在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南美乡南美村。因自身疾病原因,罗娜袜自幼想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2017年从卫校毕业的她回到家乡,来到南美乡卫生院,成为一名乡村医生。

  图为术前的罗娜袜工作照。新华社发

  然而,现实很快给了她一记重拳。

  “第一次独自处理急腹症患者,我慌得连诊断流程都记不全,只能一边翻书,一边打电话向老师求助。”这次手足无措的经历,像一根针,深深刺醒了她,也点燃了她内心深处对专业知识的渴望。

  乡村医生工作繁重琐碎。罗娜袜的学习时间,只能一点一点挤出来。白天走村串巷,担负起父老乡亲的“健康守门人”;夜晚卫生室昏黄的灯光下,她伏案苦读,直到深夜。罗娜袜的口袋里,总揣着一本被翻得卷了边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药理公式、诊断要点,页边空白处还标注着一个个待解的疑问。

  2021年,罗娜袜报名昆明医科大学的成人函授本科。“工作+备考”的极限挑战随之开启。为了能完全听懂一节病理学网课,她时常对着屏幕反复观看。

  三年间,边努力求学,边给乡亲们看病,罗娜袜奔波于县城和村卫生室的“两点一线”,累计里程超过八千公里。

  只是她走的这条路,困难重重。罗娜袜患有先天性重度脊柱畸形,脊柱弯曲超过150度,心肺功能也受到影响。即便是走一小段路,她也要比别人付出更多艰辛。

  梦圆在2022年。一束来自江城武汉的光,照亮了她崎岖的人生路。在对口帮扶临翔区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帮助下,罗娜袜被接到武汉,骨科专家团队为她实施了复杂的脊柱侧弯矫正手术。

  图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团队正在为罗娜袜进行手术。新华社发

  手术很成功,娜袜“长”高了14厘米。更重要的是,长期被挤压的心肺得以舒展。那个曾经连快走几步都会气喘吁吁的女孩,终于能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

  “如果没有这场手术,我根本走不到今天,甚至可能早就无法工作。”罗娜袜的眼眶不免湿润。

  好事成双。2024年,罗娜袜如愿拿到了本科毕业证书。术后恢复期间,学校和医院为她专门配备团队,量身定制康复计划。

  当得知罗娜袜怀有报考执业医师的梦想时,帮扶团队立刻行动起来,不仅送来全套最新的考试教材,还为她规划了详尽的复习方案。今年,在当地挂职的协和医院心内科博士高兴丽,更是主动当起了她的“一对一”辅导员。

  “我们一起努力,你一定能考过!”在无数个想要放弃的深夜,高兴丽的鼓励成为支撑她坚持下去的强心剂。“我想当一名好医生,当好老百姓的健康守护者。”罗娜袜的话语朴实而坚定。

  如今,梦想成真。罗娜袜迎来了她职业生涯的崭新一页。卫生室里找她看病的患者更多了。“一直以来我们都信任罗医生,找她看病,不仅放心,还很贴心。”父老乡亲的这份信任,是罗娜袜前行的不竭动力。

  在协和医院持续帮扶下,南美乡卫生院旧貌换新颜: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3项慢性病管理技术被系统建立起来,标准化的居民健康档案系统也投入使用。

  “以前遇到稍微复杂的病例,我第一反应就是建议患者转诊。现在像高血压急症这类常见病,我已经能独立规范地处理了。”谈及变化,罗娜袜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罗娜袜的“逆袭”是千万基层医者扎根奋斗的缩影,更是优质医疗资源精准下沉、点亮乡村振兴之路的生动见证。

  正如她在日记中所写的那样:“白大褂的重量,一半是专业知识,一半是医者责任。我会带着这份沉甸甸的信任,在乡村医疗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Visit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