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丨稻浪翻金歌声起——丰收节见证中布农业合作新成果

AI Summary1 min read

TL;DR

首届中布友好丰收节在布基纳法索举行,庆祝中国杂交水稻品种带来的高产成果。中布农业合作助力布粮食安全,产量从2017年32.5万吨增至2023年50.4万吨。中国专家推广技术和培训,推动当地农业现代化和减贫。

Tags

布基纳法索丰收节中布农业合作杂交水稻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

  新华社瓦加杜古11月10日电 通讯|稻浪翻金歌声起——丰收节见证中布农业合作新成果

  新华社记者司源

  11月初的阳光洒满布基纳法索卡焦戈大区布尔比地区,稻田上微风拂过,金黄的稻穗随风摇曳。当地农民载歌载舞,用传统鼓乐和舞蹈庆祝丰收。近日,首届“中布友好丰收节”在此启幕,奏响农业合作的丰收乐章。

  距布基纳法索首都瓦加杜古东南约20公里的布尔比水稻新品种展示基地,中国驻布基纳法索大使赵德勇、中国农业专家与布农业部秘书长加乌苏·萨努等官员及当地百余名农民齐聚现场,拉开节庆序幕。随后,中布双方代表与农户一同参观展示基地。

  萨努在致辞中说,布中农业合作已成为布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支撑。中国专家筛选出的3个杂交水稻品种,在布国家农业研究院组织的品种区域试验中表现突出,适应性强、产量高,2024年已通过国家审定,有效补充了本地品种的不足。

  布尔比地区稻农代表伊萨卡·韦德拉奥戈现场分享道:“今年的收成超过往年,我们对这些新品种非常满意。感谢中国专家的辛勤工作,希望中国继续提供支持,这对于我们提高产量、实现粮食自给至关重要。”

  赵德勇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中布农业合作成果。“农业对一个国家至关重要,中国将继续同布方一道,分享经验、深化合作,帮助布基纳法索实现粮食自给,推动农业现代化。”

  布基纳法索长期面临粮食短缺,保障粮食安全是政府最重要的民生任务。该国农业以雨养为主,自然条件严酷,旱涝灾害频发导致产量波动明显。水稻作为主粮,其增产对于确保布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2018年中布恢复外交关系以来,援布农业技术专家组成为最早派驻该国的中国援助队伍。在中方支持下,布水稻产量持续增长,从2017年的32.5万吨提升至2023年的50.4万吨。2025年3月启动的第三期农业援助项目,重点推广中国杂交水稻高产技术和产业扶贫经验,建设示范村和新品种展示区,助力布基纳法索粮食安全与农村减贫。

  援布农业技术专家组组长胡宇舟介绍,今年在南多大区纳里乌示范村和卡焦戈大区库祖甘示范村共推广种植中国杂交水稻95公顷,预计平均单产可达每公顷9吨,远高于该国全国平均水平。第三期项目启动以来,专家组累计培训1041人次当地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户,促进实用技术落地。

  在纳里乌示范村,金灿灿的稻谷堆满田埂。纳里乌示范村苏格尔-努马合作社副秘书长哈迪贾·基姆德激动地说:“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稻子长得如此迅速、稻穗如此饱满。我们相信,这将改变种植方式,也会改善我们的生活。”

  库祖甘示范村稻农奥斯曼·伊布多说:“起初,我们对改变本地品种还有些犹豫,但事实证明杂交水稻更高产、抗旱又节水,这是真正的增产增收机会。”

  布农业部布中农业合作联络人纳兹·布雷马·特拉奥雷说,杂交水稻的高产试验结果印证布中合作的巨大潜力,“体现了中方在农业创新方面的专业水准”。

Visit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