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视点丨红薯出山 撬动亿元产业
TL;DR
贵州陈薯品牌通过现代化加工和电商销售,将红薯粉打造成产值超7亿元的产业,带动思南县乡村振兴,惠及上万农户。
Tags
亮相于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的贵州陈薯,用一碗红薯粉征服了全球味蕾,从深山里的一颗红薯到一碗红薯粉出海“圈粉”,凭借绿色有机、真材实料的产品品质,不到6年时间,产值突破7亿元,述说着方便速食界的乡村振兴传奇。

地处武陵山区的思南县农村一直有种植红薯的传统,这里的红薯个头大,淀粉中微量元素丰富,叶酸、铁、钙含量都远高于国家红薯淀粉检测标准,但基本是“自产自销”。村里之前办过红薯粉手工作坊,属于粗加工阶段,经济效益不高。

深刻感受到脱贫攻坚战中村干部的真情付出,怀揣着对乡村故土的深厚情怀,2018年,在贵阳从事建筑行业的张诚决定返乡创业,几经考察和选择,他的目光落在了家家户户都会种的传统农作物——红薯上,抗风险能力特别强,农户旱涝都保收。

为纪念“中国甘薯之父”陈振龙,张诚创建“陈薯”品牌,成立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村里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食品加工厂。进淀粉、搅拌、定型、蒸箱熟化、挂杆……如今,走进生产车间,一条条生产线开足马力,每天可生产数十万桶红薯粉。

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消费群体设计出不同的产品,目前公司开发了红薯系列产品40多个,主要通过电商销售,在多个网络平台均有店铺,通过网红达人、自营官方直播间带货,系列产品稳居平台同类产品销售前列。公司产品绝大多数销往省外,其中18岁至45岁年龄段的女性用户占90%以上。

通过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公司逐年增加种植面积、扩大种植规模,红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24年,思南县红薯种植面积达到了13万亩,共收购红薯25万吨,带动思南县1万多农户参与红薯种植稳定增收。

订单式种植解决了原材料的缺口,自有品种“陈薯1号”产量高,淀粉含量高,韧性和白度比其他薯种更好。同时,提升自动化生产包装设备,大大节约人力成本。
公司通过跨境电商,打开国际市场。据介绍,截至目前,产品出现在10多个国家。
红薯产品的红火不仅让企业盈利,也为周寨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围绕红薯产业的附属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7年几乎为“0”增长到2024年的1558.9万元,村集体经济销售收入突破3000万元。

生育小孩有奖励、子女读书有补贴、老人过节有慰问、村民就业就医有保障……昔日靠“啃红薯”度日的贫困山村,2024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万元,正在享受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统筹:李杰、王健、李佳琳
编导:刘瑞娟
记者:刘勤兵、陈嫱
摄像:孙磊
包装:夏勇
配音:蔡紫涵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