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科大回应骗子如何当上首席科学家,称他可能用了别人成果,学校也是受害者,高校人才引入制度存在哪些漏洞?

AI Summary1 min read

TL;DR

江科大回应骗子郭某通过遴选成为首席科学家,称其可能冒用他人成果,学校也是受害者。校方否认其卷走科研经费和参评院士的传言,强调经费仍在账上。

校方:他可能用了别人的成果 学校也是受害者 公开资料显示,郭某曾任江苏科技大学首席科学家,是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创新人才、美国金属材料学会杰出科学家。其长期专注于纳米结构材料、亚稳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前沿领域研究,发表SCI论文180余篇。 《中国新闻周刊》从江苏科技大学科技处官网了解到,该校于2024年1月开展首批“首席科学家工程”遴选工作。公开资料显示,郭某于2023年入职江苏科技大学。 依据《江苏科技大学“首席科学家工程”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首席科学家工程设立“首席科学家”“首席青年科学家”以及“首席教授”三种岗位类别,每个首席科学家有自己的科研团队,可在聘期内引进专职科研岗教师6人,招聘科研助理1名。 首席科学家聘任采用学校直聘、遴选聘任两种形式。江苏科技大学科技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郭某聘任首席科学家属于遴选聘任。《实施办法》显示,遴选聘任由学校发布遴选通知,在团队申报基础上,人事处会同科研院进行条件审查,组织专家评审,报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 郭某的学术材料为何能通过评审?该工作人员回应《中国新闻周刊》:“郭某与国内许多科学家同名,当时他可能用了别人的成果,学校也是受害者。” 该工作人员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当前网络上有关郭某“在评院士过程中被发现举报”的传言不实。“院士的层次很高,我们学校的老师还没有资格去参评院士。”记者进一步追问郭某被举报的原因,该工作人员表示不知情。 对于郭某卷走大额科研经费的传言,该工作人员也予以否认。“科研经费不是一笔到账,是分阶段发放的,好多科研经费还在账上,并不是像网络上流传的卷走了几百万。” 成为江苏科技大学的首席科学家要具备哪些条件?《实施办法》显示,首席科学家需具有正高级职称,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两院院士、发达国家科学院院士(全职引进,在校每年时长不少于6个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及以上第1完成人;国家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拨经费不少于80万元)主持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拨经费不少于800万元)主持人。 待遇方面,“首席科学家工程”各类岗位负责人选拔后可选择年薪制,首席科学家岗位的年薪参考《江苏科技大学高层次人才薪酬管理办法》执行。同时,学校为首席科学家所在团队提供100平方米的科研办公用房,并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聘期内,校科研院会统一组织首席科学家团队进行年度考核、中期考核和期满考核,对聘期考核等级为“优秀”“合格”的首席科学家团队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津贴。对于考核优秀等级,奖励首席科学家团队 120 万元;对于考核合格等级,奖励首席科学家团队90万元。《实施办法》还提到,聘期内,聘任团队存在弄虚作假、违反师德、严重教学事故、违反法律法规等情形的,取消聘任资格。 记者从《江苏科技大学2024年招聘“首席科学家工程”团队人才及科研助理公告》获悉,郭某为国家级重要人才,其团队主要从事块体纳米结构金属材料的研究,包括样品制备、微观结构表征、结构稳定性、综合力学性能和理化性能。团队锚定“深海空间站·深海作业装备”国家重大工程特定需求,瞄准国际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致力于在多尺度纳米金属材料的结构设计、制备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江科大回应骗子如何当上首席科学家,学生:他从未上过课

Visit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