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场·光影流年丨跨越三十年,亲历两届妇女盛会
TL;DR
记者亲历2025年全球妇女峰会,回顾1995年联合国世妇会,见证30年来中国发展和妇女事业的进步。峰会主题强调命运与共,加速妇女全面发展。
Key Takeaways
- •2025年全球妇女峰会在北京举行,主题为'命运与共,加速妇女全面发展新进程',强调国际合作。
- •记者对比1995年世妇会,指出中国从郊区到现代化核心区的巨大变化,以及妇女事业的进步。
- •1995年世妇会通过《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推动性别平等、消除贫困等议题,影响深远。
- •会议氛围开放务实,代表们自由交流,包括携带孩子参会,体现对妇女的尊重。
- •30年间,中国举办多场国际盛会,展示国家发展和开放形象,促进全球妇女团结。
Tags
秋日的北京,经历连续多日的降雨之后,天终于晴朗起来。
10月13日一早,我来到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采访全球妇女峰会开幕式。置身宽阔的会场,天蓝色的背景上,在和平鸽和地球元素的标识下,此次峰会的主题“全球妇女峰会:命运与共,加速妇女全面发展新进程”显得格外醒目。各国国旗和联合国旗帜交相辉映,把会场装点得隆重而热烈。
2025年10月13日拍摄的2025年全球妇女峰会开幕式会场。
2025年10月13日,全球妇女峰会开幕前,工作人员仔细摆好各国国旗。
距离开幕还有较长时间,穿着各国传统服饰的代表陆续步入会场。她们或坐或站,三五成群在一起轻松交谈。
2025年10月13日,与会代表见面后互相打招呼。
2025年10月13日,开幕式前与会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
2025年10月13日,几位非洲代表来到全球妇女峰会开幕式会场。
“多拍几张!”来自肯尼亚的代表在旗帜前举着手机拍了不少纪念照,又让记者帮着她们拍。其中一位代表告诉我,这是她第二次来中国,感觉中国又有新的变化,希望两国在妇女发展上多交流。
2025年10月13日,北京首旅集团总经理李云(中)与代表们交谈。她参与过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
“老同学好!”我正忙着拍照,一名女士笑着小跑过来。原来是我的大学校友李云,她现在是北京首旅集团的总经理了。参与过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她,说起妇女大会的变化挺激动。她感受最深的是几十年来咱们国家的发展,以及妇女事业的进步。难得的是,她与我都参加过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能相聚在这里,我俩赶紧掏出手机自拍留念。
2025年10月13日,与会代表见面后互相打招呼。
看着各国妇女代表相聚北京的场景,我禁不住想起30年前采访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简称“世妇会”)的情景。1995年至2025年,转眼30年过去。代表在变,中国在变,世界也在变。当年采访世妇会时,我还不到30岁,如今早已人到中年。时隔多年,再次将镜头聚焦于此,这中间的变化,让人特别感慨。
2025年10月13日,记者刘卫兵采访时与几位肯尼亚代表合影。
1995年,记者刘卫兵在世界妇女大会场外留影。
1995年,世妇会非政府论坛开幕的盛况。
1995年秋天,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举行。世界各国妇女的到来,给北京平添了亮丽色彩。
这次全球妇女峰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附近举行。1995年世妇会召开时,这里还属于北京郊区。如今透过车窗望去,这里已经变成环境优美的商务会展、体育赛事和旅游观光的核心区,建起鸟巢、水立方、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和许多商务及住宅楼。
近年来,在中国举办的国际性盛会一个接一个,奥运会、世博会、APEC、中非论坛等,规模和影响越来越大,人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回想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举办的全球性国际活动不多。世妇会的召开让人们很好奇。
1995年9月秋天,世妇会在北京召开。世妇会的辅助性会议——非政府组织论坛同时在怀柔举行。来自全世界数万名代表参与,成为联合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盛会。会上通过《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将性别平等、消除妇女贫困、保障教育权等列为优先议题,照亮了无数妇女和女童前行的道路。
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期间,几位埃及代表在场外展示本国文化旅游的宣传画。
那是我第一次采访世界性会议。我全身心投入报道中,每天忙着穿梭于各个活动会场采访。这期间还遇到不少有意思的事。
世妇会开幕前的一天,我正从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附近的街上经过,“ Look,look!”几名站在路边的非洲女士拎着东西微笑着打招呼。“老外认识我?”这让我有点糊涂了。等到走过去一看才明白,人家是在向过路人叫卖非洲工艺品。
一名来自肯尼亚的女士一边跟我聊天,一边递给我一只鹿形的木雕。我仔细一看,那几名女士手上挂着项链、手镯,地上摆着木雕。再一问,她们是来出席世妇会的代表,顺便带几样小工艺品卖,以补充出国的费用。
“参加这么重要的会议,还能抽空卖东西?”真没见过。转念一想,人家非洲妇女的观念也挺务实开放。看对方那么热情,我买了一个长颈鹿木雕,至今摆放在家中,算是对那次世妇会的纪念。
1995年8月24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生施洋(左)在北京首都机场向前来参加世妇会的外国客人指示北京的交通路线。
1995年8月28日,北京医科大学孟加拉国籍留学生罗可茜(右)在首都机场帮助从印度来北京参加95妇女论坛的一位女士办理手续。
1995年9月4日,中国政府为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欢迎仪式。这是参加欢迎仪式的各国与会人员来到北京天安门广场。
1995年9月4日,中国政府为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欢迎仪式。这是欢迎仪式上的文艺演出场景。
代表们开会时认真讨论问题,会议间隙游览名胜古迹。开大会时座位不够,有的代表就席地而坐。开小会时十几个人围坐在一起,像聊天一样就把会开了。谁想发言,没有太多顾忌,举手示意一下,站起来就说。会议刚开始时,我们有些妇女代表还显得过于内敛和拘谨,后来也放开了不少。
1995年世妇会上,代表们围坐在一起讨论问题。
1995年,世妇会会议期间,有代表坐在地上开会。
1995年9月5日以来,世妇会分组讨论全面展开。这是肯尼亚代表格雷斯·奥哥特夫人在参加审议《行动纲领》草案的讨论时,举牌要求发言。
通过这次大会,代表们长了见识,我的拍摄的观念也放开了些。我在完成时政新闻报道任务之余,利用会前、会后和会中的闲暇时间,尽力抓拍现场代表交流互动的各种场景,希望记录并传播更多有价值、有意思的新闻照片。
怀柔以前只是北京远郊一个县。当时怀柔县城只有6万多人,却接待了来自全世界的约5万名客人。一个小城镇举办国际盛会,当时在国内还不多见。
众多外国妇女代表的到来给怀柔增添了异国风情,安静的小城一时热闹起来。论坛会场搭设了许多样式不同的帐篷,各种专题论坛在帐篷里举行。我去现场采访看到,大家围桌而坐,像和朋友、家人聊天一样。有时彼此观点和理念的不同,会争得面红耳赤。可到了会下,大家又十分友好。
“抱孩子干什么?”我在怀柔采访时发现了一件新鲜事。有的与会妇女推着婴儿车、抱着孩子来到会场。“世妇会又不是幼儿园?”我想不通。采访后才知道,国际上这类论坛,如果代表需要,允许带着哺乳期的孩子参会,这是对代表的尊重。
1995年9月9日,一位世妇会与会者带着孩子在北京街头散步。
1995年,北京怀柔,世妇会非政府论坛,一名母亲抱着孩子。
面对我的镜头,一名来自瑞典的妇女抱着婴儿快乐地“撞”着地球模型,孩子的笑脸在夕阳映照下显得格外动人。问及对北京的印象,她说,过去看外国媒体报道以为北京又脏又破,人们都穿一样颜色的衣服,现在一看不是那么回事,这里干净漂亮,也挺现代。不少代表都说,世妇会让她们看到了中国真实的变化,也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友好。
1995年9月13日,在国际会议中心主会场举行的讨论会上,与会人士为有关妇女经济平等问题的发言热烈鼓掌。
1995年9月6日,北京秋雨蒙蒙。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几位参加联合国第四次世妇会的泰国代表用塑料袋套在头上当雨具。
30年弹指一挥间。记得1995年世妇会论坛在怀柔闭幕时赶上下雨,中外妇女代表在雨中相互拥抱道别。时隔30年后,全球妇女峰会又在雨后的时节举行。来自世界各国妇女再次相聚北京,共话团结发展大计,不亦乐乎。
记者:刘卫兵
本期主持:程婷婷、丁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