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视点丨刺桐潮声响千年 续写海丝新传奇
TL;DR
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其宋元世界遗产展现古代贸易体系。如今,泉州加强文化遗产保护,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续写海丝新篇章。
Tags
泉州,古称刺桐,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有着东西文化和谐共生的城市景观。2021年,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近年来,泉州不断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千年文化遗产瑰宝在精心呵护、活化利用中,为泉州的发展开启了崭新的机遇之门。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由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及其关联环境和空间构成,包括行政管理机构遗址、城市格局关键设施遗迹、多元社群宗教建筑和造像、文化纪念地史迹、城市干道与水系、陶瓷和冶铁生产基地、水陆交通网络,完整体现宋元泉州高度整合的产—运—销一体化海外贸易体系,以及支撑其运行的制度、社群、文化因素所构成的多元社会系统。


走进古港泉州,散落各处的“海丝”遗迹令人目不暇接,如同翻一本丰富的史书,昔日“东方第一大港”的迷人风采依旧。


泉州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镇,拥有众多珍贵的相关文物古迹。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展出的反映古代海外交通、海上丝绸之路及由此引发的经济、文化交流的海外交通史文物,生动再现了中国古代悠久辉煌的海洋文化。

宋元时期,在众多出口的货物当中,中国陶瓷是最受欢迎的商品之一。德化白瓷“白中泛黄、温润如玉”,法国人称之为“中国白”。德化瓷漂洋过海,大量外销,成为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输出商品之一。

德化白瓷古时是从龙窑里烧制出来的。龙窑在中国窑冶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多建于江南地区坡地上,因窑呈长条形,依山坡所建,由下到上,如龙似蛇,故名龙窑。由于坡地有天然的高度差,火焰会自然上升,因此,龙窑能够充分利用余热进行烧制。这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从由古桥、码头和航标塔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到窑址、冶铁遗址,再到行政、宗教建筑等历史文化遗存,泉州已然成为刻印着古老海上丝绸之路记忆的“活化石”。

目前,泉州正积极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致力打造“海丝综合交通重要门户城市、海丝经贸合作重要门户城市、海丝文化交流展示重要门户城市”,持续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

商贸为舟,文脉作桥。泉州这座千年港城,曾向世界展现中华文明的智慧与博大,也写出了“和合共生”的高分答卷。千年潮声未改,刺桐港的海丝传奇正在新的时代续写。
统筹:李杰 王健 李佳琳
编导:崔月平
记者:林凯
包装:夏勇
素材支持:泉州广播电视台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