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灯笼”下话振兴——“柿子沟”丰收一线见闻
TL;DR
河北保定满城区'柿子沟'柿子丰收,产量增长两成。通过深加工如冰柿等产品,提升产值,带动农户增收。政府支持产业升级和电力保障,促进乡村振兴。
Tags
新华社石家庄10月30日电(记者邹尚伯)金秋时节,在位于太行山东麓的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柿子沟”,漫山遍野的柿子树上挂满了像小红灯笼一样的果实,当地柿农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采收季。
天刚蒙蒙亮,果园里已经热闹起来。今年47岁的柿农翟志超手持摘果剪,小心翼翼地将熟透的磨盘柿从枝头摘下。“今年柿子个大味甜,产量比去年至少多两成!”翟志超说。

在保定市满城区神星镇果品交易市场,磨盘柿堆积如山。新华社记者 邹尚伯 摄
离果园不远的保定市柿界新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内,工作人员正将柿子整理成箱,批量存进冷库。“去年以来冰柿非常火爆,为抓住市场,今年我们新增了冰柿生产线。”该公司负责人冉永亮介绍,冰柿制作要经过清洗、脱涩、速冻等十几道工序,特别是速冻环节得精准控温,才能让柿子拥有冰激凌般的口感。这样制作的冰柿,一个能卖十多元,比鲜柿子售价高出数倍。
满城是我国“磨盘柿”集中产区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如今,保定市满城区全区柿子种植面积6.5万亩,今年预计产量达10万吨。“我们把柿子产业作为富民支柱产业来抓,一边推动品种改良和技术升级,一边搭建‘合作社+企业+电商’的产销链条。”满城区神星镇党委书记刘小磊介绍,截至目前,全镇已培育柿子深加工企业7家、电商主体30余个,带动全镇40%以上农户参与到柿子产业中。近年来,满城区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发出冰柿、柿子酒、柿子醋等系列产品,今年全区冰柿预计上市量突破400万盒,实现产值超2400万元。

工人正在将预加工的柿子挂在晾晒架上准备烘干。新华社记者 邹尚伯 摄
在和润果品有限公司的速冻车间外,国网保定市满城区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正在检查线路接口。“这套速冻机组对电压稳定性要求极高,一点波动都可能影响冰柿口感,而持续稳定的电力是维持低温环境、保证冰柿口感与品质的关键。”工作人员潘浩告诉记者,今年是柿子丰收年,他们提前部署,为有需求的地区增设了专用线路,加装了稳压装置。

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正在检查柿子加工企业的冷库用电设备。新华社发(高航政 摄)
据了解,为保障柿子产业发展,今年以来,满城区供电部门在主要产区新增200千伏安变压器2台,改造老化线路9.7公里,累计开展专项巡检20余次,及时消除了多处加工生产线、冷链仓储等环节的用电隐患。
临近傍晚,村民们依然忙碌地分拣着“成果”,橙红饱满的柿子铺满地面。看着一筐筐鲜柿,翟志超算起了增收账:“今年一亩地收8000多斤,鲜柿卖一部分,剩下的送合作社加工冰柿,每亩收入应该能过万元。”漫山的“红灯笼”下,柿农们的笑容格外灿烂。从枝头到车间,从鲜果到冰柿,“柿子沟”的振兴故事越来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