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编剧李亚玲回应同行无人支持古二,称目前流传的内容「不足以署名编剧」?编剧署名有具体细则标准吗?

AI Summary1 min read

TL;DR

李亚玲解释编剧同行未支持古二维权,是因缺乏剧本证据无法判断是非。她强调原始素材贡献不足以署名编剧,需专业创作。若古二晒出剧本证明创作,她将坚决支持维权。

李亚玲发文:难得有破圈的编剧维权事件,引起了大众对编剧生存状态的关注,却有很多吃瓜群众在质疑编剧圈为什么不站出来声援古二? 连我都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受到质问谩骂,说我当年是新人编剧时也曾维权,现在混成老编剧了,遇到后来者维权的时候就加入了既得利益者集团,冷漠旁观。 其实编剧们的确都很关注这起事件,之所以这次不公开发声,是因为常规的编剧维权,无论是网络维权还是法院起诉,都只有一种方式能让我们迅速做出判断:晒剧本。 通过对比成片,是非曲直一目了然。 对于其他晒了剧本、事实简单明了的维权,编剧同行们并不吝支持。 只有小作文喊冤、只有录音片段旁证却不直接亮硬货证据(剧本)的,同行们无从判断是非,也就无法声援支持,只能慎重旁观。 编剧在创作前,都会进行资料收集,采访采风,实地调研。 历史故事,新闻故事,别人讲述的故事,案卷案例…等等原始素材,和剧本创作是完全不同的文本性质。 原始素材需要经过专业提炼创作,才能形成可供拍摄的文本,真正动笔的创作者,才能称之为编剧。 目前古二晒出的录音中,与剧本创作有关的部分,只能证明他提供了原始素材和一些创作思路,这个无论是从知识产权法还是从行业的专业角度,证明他是编剧的力度都还不足。 毕竟绝大多数的剧本创作,都会融合集体智慧。剧本策划、剧本责编、制片人、导演、发行、运营都有可能贡献部分素材和部分创意思路,但这些贡献都不足以署名编剧。 这就好比导演,其团队会有数人到数十人的协作者,但这些人不会署名导演,而会署名副导演、灯光、摄影、布景、场记、剪辑等等职务。 这是全世界通用的行业规则。 如果古二最终晒出剧本,证明他确实是《繁花》剧本的重要创作者,至少我个人坚决支持他维权。 但在看到剧本之前,至少我个人不会轻下论断。 我所在的几个编剧群,编剧们的态度都差不多。

Visit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