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台共耕新沃土:一株兰花里的乡村振兴协奏曲

AI Summary1 min read

TL;DR

安徽庐江台湾农民创业园吸引台农投资,推动兰花种植等农业与文旅融合。台胞王金堂等参与乡村振兴,促进两岸农业交流合作。园区正转型为综合发展平台,深化皖台互动。

Tags

安徽台湾

  新华社合肥11月1日电 题:皖台共耕新沃土:一株兰花里的乡村振兴协奏曲

  新华社记者郭晨、吕岩昊、汪海月

  新竹路、阿里山路……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有着几条以台湾地名命名的道路,诉说着这里与台湾之间的深厚情缘。

  2010年,庐江县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设立安徽庐江台湾农民创业园,依托合肥涉台人文资源和农业发展特色,吸引了众多台农来此投资兴业、共谋发展。

  10月22日拍摄的安徽庐江台湾农民创业园一景。新华社记者 郭晨 摄

  “我是第一批来到这里的台农,一直发展到现在。”来自台湾台中市的王金堂说,20多年前,他就来到大陆从事花卉生意,后来专注于兰花种植。他表示,庐江地处长三角辐射区,区位优势明显。同时,这里与台湾有着深厚的人文渊源以及各项惠农政策,让他下定决心在这里开辟兰花种植的新基地。

  从深色蝴蝶兰到渐变色等珍稀品种,王金堂的兰花库已汇聚4000余种兰花,年产量最高达80万盆。台企在园区内种植的有机果蔬、特色稻米等农产品也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并凭借优良品质赢得市场广泛青睐。

  “我们是全国较早的一批台湾农民创业园。”庐江台创园管委会农业农村局局长张文灿介绍,该园区累计吸引利用台资总额7500万美元,现有13家农业台企,涵盖生物科技、食品研发加工、农业技术研发、现代农业及休闲旅游观光等领域。

  2023年,王金堂又添新身份——“安徽省乡村振兴人才”。近年来,庐江县积极推动台胞台商参与乡村振兴工作。

  来自台湾台中市的王金堂在安徽合肥的兰花房内(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王金堂与多位台胞共同为台创园员工开展培训,分享台湾农业发展经验。同时,当地多次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员赴园区台企参观交流,促进两岸农业互学互鉴。“我今年虽然已经70岁,但现在成了一名‘新农人’。”王金堂说。

  金秋十月,王金堂比往年更加忙碌。他穿梭于自家兰花花房与邻近在建的“生态大棚”之间,一个关于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长远规划正逐步落地。这位七旬“新农人”正谋划突破单一兰花种植模式,推动园区向“农业+文旅”的复合业态转型。

  “从第一批来到这里的台农,到第一批转型的台农,我愿意为更多台胞在当地的发展探路。”王金堂说,他计划以高端兰花观赏为核心,结合当地特色农业,引入游客流量,打造一个集观光、休闲与体验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新场景。

  王金堂坦言,选择转型发展主要源于对大陆乡村振兴蕴含的农业农村发展机遇的深刻认识,对农文旅融合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

  当前,庐江台湾农民创业园正突破原有单一的皖台农业合作与种植示范功能,加速向集农业高新技术研发、高端食品深加工、农业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型融合发展平台迈进。

  “我们携手台农发展现代农业,同时以农业为桥梁搭建起皖台交流的平台。”张文灿说,该园区先后成立了安徽对台交流中心、合肥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庐江分会,成功举办了两届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论坛等。同时,园区还积极组织台胞及当地涉农企业赴四川、福建、江苏等地,参与两岸农业特色交流活动,深化两岸农业合作与互动。

  王金堂在庐江工作和生活已有十余年,既是园区发展的见证者,也是台农融入大陆农业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如今,王金堂忙于接待来庐江参访的台胞团体,热情分享当地农业发展历程与未来规划。“我现在是一名为来访台胞介绍庐江的‘讲解员’。”王金堂笑着说。

Visit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