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文化观察丨2025年电影国庆档:多元类型传递主流价值 “电影+”延伸产业边界

AI Summary1 min read

TL;DR

2025年国庆档电影票房达18.35亿元,主旋律影片如《志愿军:浴血和平》和《731》通过创新叙事传递主流价值,同时‘电影+’和‘票根经济’等新业态推动产业跨界融合。

Tags

电影观众票房影片国庆
影片对历史暴行的直面,激发了观众的民族记忆与和平反思,证明主旋律电影亦可兼具思想深度与市场号召力。

  新华网北京10月10日电 题:2025年电影国庆档:多元类型传递主流价值 “电影+”延伸产业边界

  新华网记者 苏姗

  国家电影局10月9日发布数据,10月1日至8日,2025年国庆档电影票房为18.35亿元,观影人次为5007万。其中,《志愿军:浴血和平》《731》《刺杀小说家2》《浪浪人生》《震耳欲聋》位列票房榜前五位。

  从主旋律的史诗叙事到现实题材的温暖刻画,再到奇幻类型的工业化探索,档期影片以差异化表达回应时代命题,而“电影+”“票根经济”等新业态的兴起,更折射出消费模式的深层变革。

电影《731》《志愿军:浴血和平》海报

  主旋律题材宏大叙事对接个体观照

  主旋律电影在创新表达的加持下展现出强大市场号召力。

  由陈凯歌执导的“志愿军”系列连续三年相约国庆档,收官之作《志愿军:浴血和平》凭借前两部积累的观众基础和口碑持续领跑国庆档票房。影片以“边打边谈”的双线叙事,将上甘岭战役的硝烟与停战谈判桌的博弈交织,既还原了历史的残酷性,又凸显了志愿军“以战止战”的智慧。影片中,黄继光苦练写字的细节、孙醒替松骨峰战友继续战斗的誓言,让英雄群像更具人性温度。灯塔专业版数据分析师陈晋分析:“《志愿军:浴血和平》持续领跑国庆档票房,观众基本盘稳固,其良好的市场表现也为整体票房走势的平稳提供了重要支撑。”

  另一部现象级作品《731》则以侵华日军细菌战实验为切口,通过上映首日排片27.5万场、3天破10亿票房的爆发力,刷新中国影史9月档纪录。该片在四线城市的票房占比高达35.9%,远高于其他国庆档影片。值得注意的是,截至10月8日,今年国庆档大盘四线城市票房占比达到23.7%,较去年同期的21.4%有所提升,《731》对此贡献突出。影片对历史暴行的直面,激发了观众的民族记忆与和平反思,证明主旋律电影亦可兼具思想深度与市场号召力。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在接受新华网采访中表示:“这两部影片均突破了传统战争片的宏大叙事框架,《志愿军》通过个体命运折射时代洪流,《731》以历史伤痕唤醒集体记忆,这种‘以小见大’的创作手法,为主旋律电影开辟了新路径。”

电影《浪浪人生》《震耳欲聋》《毕正明的证明》海报

  类型电影多元格局满足分层需求

  “温暖现实主义”成为国庆档的情感锚点。多部影片聚焦鲜有人涉及的领域,持续拓展现实题材的表达空间,让观众看到该类作品的更多可能。

  《毕正明的证明》以“小偷”视角切入90年代社会转型期,通过火车偷芯、铁轨缠斗等高密度动作场面,展现了一个边缘群体在道德困境中的挣扎与救赎。稍显遗憾的是,尽管影片口碑扎实,但票房表现与艺术价值存在落差,这也折射出严肃题材的市场困境。

  相比之下,《震耳欲聋》以“聋人反诈”这一稀缺题材引发破圈效应。影片以手语律师张琪的真实故事为蓝本,通过聋人群体遭遇的诈骗陷阱,叩问社会公平与人性良知,揭示聋人群体因信息壁垒面临的系统性诈骗困境。截至10月9日,该片豆瓣开分7.6随后稳定在7.5,在国庆档新片中位列第一。饶曙光认为:“《震耳欲聋》是温暖现实主义的典范,触及社会公平正义的敏感议题,票房、口碑的成功证明观众对深度内容的渴求。”

  家庭喜剧《浪浪人生》则以海边小镇的家族群像传递治愈力量。通透豁达的阿太、落魄倔强的父亲、叛逆的儿子等角色,通过黑色幽默解构生活矛盾,成为档期“合家欢”首选。影片用“笑中带泪”的市井哲学,印证现实题材类型化创作的市场潜力。

  “无论是何种题材电影,关键是要具备当下性,能深刻洞悉现实,反映当前观众的所思所想,才能与观众实现同频共振。”饶曙光说。

电影《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刺杀小说家2》海报

  奇幻电影在国庆档展现出“技术+思想”的双重探索。国产奇幻作品近年来往往根植于古典神话或志怪小说,该类题材作品如何与当下生活链接,引发观众关注。

  《刺杀小说家2》保持了强烈的现实关怀,故事在现实和虚拟世界同时展开、奇妙交汇,提升了奇幻电影的思想深度,构筑了一个系列化电影IP应有的厚度与纵深。影片以3000个视效镜头构建奇幻宇宙,联合《流浪地球》团队打造的“小说家笔下世界影响现实”的设定,隐喻内容创作与现实世界的互动关系。《刺杀小说家2》特效场面突出,在特效厅场次中表现尤为强势,显示出中国电影视效技术的持续进步,也反映出年轻观众对“视觉奇观+哲学思辨”复合需求的满足。

  由易中天担任编剧、监制的动画电影《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则以历史题材为基底,通过震撼的战争场面与严谨的史实细节,展现时局博弈中的复杂人性,让大家看到更立体丰富的三国人物。这种学术性与艺术性结合的尝试,为历史经典注入了现代的解读视角,印证了传统文化IP与现代动画技术的融合潜力。

  10月8日,在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一家影城,观影市民从电影海报前走过。新华社发(曾德猛摄)

  “电影+”多元消费场景延伸产业边界

  总体来说,今年国庆档电影市场走势平稳,而“电影+”联动消费规模在票房数据基础上叠加升级,更彰显出产业生态的活力。饶曙光分析:“这些创新模式不仅延长了影片生命周期,更推动了电影产业与文旅、零售的跨界融合。”

  “电影+文旅”带动取景地旅游热度攀升。《志愿军:浴血和平》吸引大批观众走进取景地江西横峰影视基地,假期日均客流量较去年同期增幅达50%以上。《刺杀小说家2》则再次带火了电影创作热土重庆,假期前3天就接待游客565万人次。青岛东方影都、横店影视城等电影拍摄制作基地,也让电影“流量”转化为景区景点客流量。

  票根经济成为连接多元消费的核心纽带。在浙江湖州,观众凭电影票根即可享受景区门票减免、餐饮专属折扣等优惠权益,活动覆盖全区91家商圈、餐饮店铺和7家影院。内蒙古聚焦“一票多用”,实现主要院线的电影票与多个景区、剧院门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足球超级联赛票根的互认互惠。

  电影产业从单一票房经济向多元消费生态转型。观众单一观影行为和仅依靠票房盈利的传统模式已经转化为全场景消费模式。面对市场变化,饶曙光呼吁行业“以变应变”:“我们要用包容和开放的心态来看待电影市场的变化、电影观众的变化、电影业态的变化、电影模式的变化。以变应变,以更高品质的电影赢得观众的信任,与观众建立起更加信任的关系。”

  在国庆档的有力助推下,2025年中国电影全年总票房已超越去年全年,这标志着电影市场的进一步复苏。当历史记忆、人间烟火与未来想象在银幕上交织,中国电影正以更开放的姿态,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光影篇章。

  (数据来源:国家电影局、灯塔专业版、豆瓣)

Visit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