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战地手记|“希望我的孩子以后不会经历这些”
TL;DR
以色列特拉维夫广场上,民众聚集等待被扣押人员获释,表达对战争的疲惫和对和平的渴望。冲突持续两年,改变日常生活,许多人呼吁停火,希望后代不再经历战火。
Tags
新华社耶路撒冷10月14日电 中东战地手记|“希望我的孩子以后不会经历这些”
新华社记者冯国芮 王卓伦
13日清晨不到7点,特拉维夫市中心,以色列国防部大楼前的广场上,大批人群正在共同等待以方被扣押人员获释的时刻。
有人头一天傍晚就从外地赶来,在广场整夜守候。特地从以色列南部赶来的梅雷迪告诉记者:“新闻说可能半夜就要放人。我不想错过这个时刻,就提前过来了。”特拉维夫市民艾玛一家也早早来到广场。“战争持续的两年里,好像有人用手扼住我的喉咙。”艾玛声音有些颤抖。
8点左右,广场大屏幕上出现载有以色列被扣押人员的车辆,人群中传出巨大的欢呼声。有人热烈鼓掌,也有人挥舞着写有亲人名字的海报。在场被扣押人员家属告诉记者,过去两年他们不敢把手机设成静音,生怕错过任何一条有关家人的消息。
本月9日,加沙停火第一阶段协议达成,根据协议,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13日交换被扣押人员。
自2023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军在多条战线持续发动军事行动,也使以色列在漫长战火中深陷消耗与撕裂,社会与经济承受巨大压力,国际形象不断受损。此次冲突跨度之久、烈度之强,令所有人始料未及。
突然响起的防空警报、不期而至的征召入伍电话、不时发生的袭击事件……两年来,以色列人的日常生活被战火彻底改变。连续的紧急状态让所有人神经紧绷,倍感疲惫,呼吁停火的声音愈发强烈。以国防部大楼前的广场也成为以色列和平主义者的聚集地,他们多次在这里举行呼吁停火的活动。
还在上大学的利尔站在广场一角,默默关注着大屏幕滚动的画面。她对记者说,她如今甚至不敢出国旅行,担心在海外遭遇敌视。“在国外我觉得不安全,在国内我也觉得不安全,每天都期待这样的日子赶快结束。”
在广场上,以色列人玛雅一边牵着孩子,一边望着屏幕。“我的孩子还小,还不懂什么是战争、停火、被扣押。希望我的孩子以后不会经历这些,我们应该与巴勒斯坦人和平共处。”玛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