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共话更好推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
TL;DR
专家学者在北京座谈会上探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强调发展绿色能源、大数据等产业,推动新质生产力,并建议加强城市群建设和产业链整合。
Tags
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 题:专家学者共话更好推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
新华社记者黄垚
“要推动西部特色优势产业向新、向绿、向智发展”“建议在西部城市开设‘延时交易所’,吸引海内外投资商进入”……15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成立30周年座谈会上,多位专家学者就如何更好推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进行了交流研讨。
广阔的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区市,占国土面积七成多,总人口占近三成。西部地区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举足轻重。2024年4月召开的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提出,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西部具有显著的资源禀赋优势,广袤的国土、丰富的风光水资源和关键矿产资源,为发展绿色能源、大数据等产业提供了坚实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杨开忠认为,“后发跨越”和“东西联动”的创新协同等优势,正使西部成为全国新质生产力从技术突破迈向全域扩散的核心增长极之一。
他建议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引领西部进一步向亚欧战略支点跃迁。一方面要着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等一体化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另一方面要注意培育耐心资本,防止生产资本“金融化”和短期主义。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欧阳慧分享了陕西富平县发展特色产业的案例。当地深挖乡土资源,将奶山羊、柿子作为重点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适应不同人群的多元化产品。同时还积极培育和引进了一批加工型、流通型等行业龙头企业,将县域分散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串成了紧密的链条。
欧阳慧表示,西部地区发展乡村产业既要立足乡土挖掘特色资源,围绕市场需求,将乡土资源转化为优势产品;也要重视培育和引进行业链主企业,依托链主企业贯通上下游、发挥产业链枢纽作用,促进建成集群。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而西部地区城市群和中心城市大多还处于发育或集聚阶段。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国平建议,要增强西部地区城市群与中心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提升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包括加大城市群与中心城市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于1995年成立,长期为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构建区域经济优势互补、实现跨行政区域合作发展新机制,深化东中西部产业协作等起到桥梁纽带作用。
“我们将继续发挥好纽带作用,为推动西部地区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贡献新的更大力量。”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会长米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