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一大纪念馆新展:科技考古再现抗战英烈生命轨迹

AI Summary1 min read

TL;DR

中共一大纪念馆新展以科技考古再现抗战英烈生命轨迹,通过362件展品和前沿技术展示烈士故事,弘扬抗战精神。展览分为四个单元,融合历史与科技,持续至12月21日。

Tags

胜利烈士复旦大学考古纪念馆

  “愿以此身长报国——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展”10月20日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开幕。展览以科技考古为载体,通过362件珍贵展品与创新展陈,再现抗战英烈的生命轨迹,诠释伟大抗战精神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

  10月20日,“愿以此身长报国——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展”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开幕,观众浏览烈士生前手稿。(潘宗源 摄)

  近年来,复旦大学科研人员利用国际前沿的分子考古技术成功完成烈士遗骸鉴定工作,以鲜活的生物学证据,复现英烈们艰苦卓绝、不畏牺牲的生前图景,有力揭示中国革命的胜利密码。例如,DNA鉴定让多位无名烈士重获姓名,同位素分析勾勒烈士的个体成长,病理创伤鉴定还原战场的残酷,颅面复原技术让烈士容颜再度清晰,等等。

  展览以此为线索展开,分为“青山埋忠骨”“捐躯赴国难”“丹心照归途”“精神励后人”等四个单元,讲述发生在山西方山、河北肃宁、安徽全椒的三个抗战故事,以“小人物”折射大时代。

  10月20日,“愿以此身长报国——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展”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开幕,观众瞻仰烈士遗物——军装上的纽扣及身体里的子弹。(潘宗源 摄)

  展览融合历史、考古与科技元素,打造多维观展体验。例如,一楼主展区通过沙盘模型等比例复原南村烈士墓发掘场景,辅以精确投影、幻影成像、3D打印等前沿技术,呈现烈士事迹重见天日的震撼过程。

  展览将持续至12月21日,并配套开展专题导览、科普讲座与线上展示等活动。(记者陈潇雨)

Visit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