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助推中国西部产业结构向“新”而行
TL;DR
民营经济在中国西部推动产业结构向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高新领域转型,如赛力斯汽车和华峰集团的快速发展。政策支持优化环境,促进民企创新,助力西部迈向科技创新高地。
Tags
2025年9月18日,在位于重庆市渝北区的长安汽车数智工厂总装车间拍摄的即将下线的新能源汽车。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新华社重庆11月4日电 题:民营经济助推中国西部产业结构向“新”而行
新华社记者伍鲲鹏
重庆的赛力斯汽车超级工厂内,一派科技感满满的忙碌景象。1600多台智能终端与3000余台机器人协同作业,以极快的速度完成焊接、喷涂等生产环节,一辆辆智能网联汽车正不断被组装完成。
“我们公司如今深耕高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赛道,建成3个超级工厂。今年前三季度,集团营收超过1100亿元,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30万辆。”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说。
赛力斯的快速发展是民营经济在中国西部释放澎湃活力的缩影。以重庆为例,“十四五”期间,重庆民营经济增加值从1.48万亿增至1.98万亿;占GDP比重由59%提升至61.6%;民营市场主体数量从290.1万户增至367.3万户,占比达97.8%。
如今,民营企业在西部已全面进入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高新产业。借助5G、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民营企业与地方发展战略实现精准“共振”,助推中国西部迈向科技创新的技术新高地。
2025年9月19日在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的赛力斯汽车超级工厂拍摄的自动化生产作业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重庆华峰是以化工新材料为主的民营企业,已累计实现产值超2000亿元,并建成全球最大的己二酸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单体氨纶生产车间和中国最大的铝热传输复合材料生产基地。华峰集团董事长尤飞宇表示,近年来企业经数字化改造后,逐步实现产业链、产品链、价值链高端化,并打造出新材料产业生态圈。
此外,其他产业领域在西部也迸发出创新动能。在电子信息产品领域,手机企业OPPO重庆生产基地在引入先进信息化管理系统后,实现监控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分析,一分钟就能下线一台折叠手机;在生物医药领域,重庆智飞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流感、HPV等疫苗产品获得了国际权威认证,成功销往多个国家……
德国川渝总商会执行会长、重庆侨商领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严澍牵头创办重庆侨商产业园,已签约日本、新加坡等国投资项目及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共11个。“今年重点引进的高新技术汽车线束厂,计划年底正式投入生产,预计明年产值超过20亿元。”严澍说。
民营企业2024年已贡献中国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占比超过80%。如今在重庆,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百强研发费用总额达173.37亿元,占全市当年研发投入的23.12%;在四川,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百强中已有83%为民营企业,成为当地技术创新主力。
良好创新生态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沃土,是激发民企带动当地向“新”的关键。为此,中国西部各省区市围绕优化环境、市场拓展、融资促进等方面持续加强政策供给,保障民企创新活力,为民营企业发展铺路架桥。
陕西省近年出台《大力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等政策,健全相关政策和执行机制,创新民营经济服务模式;重庆出台《重庆市打造民营经济发展高地若干措施》,提出支持民企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助推数字化转型升级等。
在政策支持下,民营企业带动西部产业结构向“新”而行的脚步持续向前。全球渝商大会3日在重庆开幕,来自56个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30个省份的渝商代表参会。大会促成签约投资项目合同金额达567亿元,项目涉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领域。
“我们将持续加大在重庆的投资力度,建设更高世代线、更先进制程的生产线,打造智能化绿色化标杆工厂,助力这座城市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型显示创新发展高地。”惠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智勇说,希望与更多企业并肩携手,绘就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