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爱好者周刊(第 372 期):软件界面如何设计

AI Summary4 min read

TL;DR

本期周刊探讨软件界面设计的重要性,强调简化UI以提升用户体验。同时介绍NocoBase低代码平台及AI相关工具,并分享科技动态和资源更新。

Key Takeaways

  • 软件界面设计应避免复杂化,提供默认值和简化操作入口以提升用户体验。
  • NocoBase作为低代码平台,可快速开发业务系统,并集成AI功能。
  • 科技动态包括AI提示词著作权案、家务机器人发布和Windows更新修复。
  • AI工具如Jta和Smart Excalidraw提供翻译和手绘生成功能。
  • 资源更新包括苹果应用商店网页版和ASCIIMoon月相展示网站。

这里记录每周值得分享的科技内容,周五发布。

本杂志开源,欢迎投稿。另有《谁在招人》服务,发布程序员招聘信息。合作请邮件联系[email protected])。

封面图

冬日的北京国家图书馆自习大厅。(via

软件界面如何设计

(1)

软件的用户界面(UI)是一门大学问。有一个行业专门研究它,就叫做"UI 设计"。

我觉得,很多写软件的程序员,对 UI 设计毫无感觉,不知道什么样的界面好用又美观。

他们自己搞的图形界面,只要把所有功能都堆积在界面上,就觉得完成了,也不管用户是否搞得明白。

这种例子很多,我举一个刚刚看到的。

(2)

有一个很有名的软件 Handbrake,可以转换视频格式。

它的功能非常强大,几乎所有视频格式都能识别,各种需求都能满足,而且免费、支持多平台。

但是,当你打开这个软件,看见界面的那一刻,顿时会产生一种畏惧感,除非你是高级用户。

上图就是它的主界面,各种设置一个接一个,布满了让外行摸不着头脑的文字说明。

如果用户不是专家,就会想:我该从哪里入手?会不会点错?如果去看教程,是否要花很多时间?

那些坚持不放弃的用户,也许接着会去打开"设置"菜单,想寻找一点提示,却遭受了更绝望的一击。

这个密密麻麻、充满术语的界面,会让你感到自己水平太低,够不上它的使用门槛。

你看,用户只是想找个小工具,转换一下视频格式,结果却被工具提示"你的能力不足"。

这就是糟糕的界面,不仅难用,还打击人。

(3)

一个老外程序员实在看不下去了,大众软件的界面有必要做成这个样子吗?

他自己动手做了一个新的 UI。

是不是一下子顺眼了?

这个界面一看就懂,完全没有心理负担。唯一的操作,就是上传视频,不可能搞错,因为其他地方都没法操作,只有当你添加文件后,唯一的按钮才可以点击。

你能相信吗,这个界面和上个界面,是同一个软件,做同样的事情?

这就是优秀 UI 设计的奥秘:避免多个操作入口,避免让用户做选择,所有设置尽量提供默认值。这样才不会让人迷惑,可以一路回车。

肯定有很多高级用户不赞同,提出一大堆置疑。

  • 为什么要放弃 Handbrake 的强大功能?
  • 如果有人想要不同的设置呢?
  • 你考虑过特殊需求和极端情况吗?

解决方法很简单,就是再做一个专业版界面,也许就是 Handbrake 现在的样子。用户想要更多功能和个性化设置,那就自行切换。

(4)

很多生活用品也是类似的情况,有着一个复杂的界面。

就拿电视遥控器来说,布满了按钮,有必要吗?

以至于有人就把不需要的按钮,用胶布贴起来。

其实,贴了胶布以后,才是电视遥控器该有的界面!只留下那些必需的按钮。

大多数人用不到的按钮,完全可以藏在一个滑盖下面,让那些确实有需要的人,自己打开盖子去找。

[本周软件] NocoBase

如何快速开发业务系统?

你可能会说交给大模型,其实有更简单可靠的方法,就是 NocoBase

AI-Employees

它是一个开源的低代码/零代码开发平台,在 GitHub 已经有17000颗星。

它的思路很简单:(1)接入数据库,(2)配置界面,所见即所得,(3)配置插件(权限插件、SSO 登录插件、打印插件、文档插件等等)。

AI-Employees

最新的2.x版本,还引入了 AI 员工,可以让大模型的能力无缝融入到业务系统,比如调查客户背景、分析数据,抓取供应商平台的报价。

发布四年多,它的商业版本已经收获了50多个国家/地区的用户,收入过千万

大家可以在官网开通 demo,试试为自己的数据库加上操作界面,也可以从 GitHub 获取源代码自己部署。

科技动态

1、婚礼赞助

一个国外的创业者由于还没有成功,为婚礼的费用发愁。

他在网上发帖,询问有没有公司愿意赞助他的婚礼。作为回报,他将在婚礼上展示它们的名字。

结果有26家公司赞助他,下面就是婚礼当天的样子。

2、上海第一起 AI 提示词著作权案近日宣判。

某公司2022年撰写了6组提示词,在 Midjourney 平台生成绘画作品,并发布在小红书等平台。

后来,该公司发现,二位被告使用这些提示词生成画作并公开发布,就提起诉讼,要求二被告停止侵权,赔偿9900元。

法院认为,提示词仅为元素的简单罗列,缺乏语法逻辑关联,未体现出作者的个性化智力投入,不应认定为作品。于是,判决原告对提示词不享有著作权,不得主张著作权侵权。

3、一家美国公司宣布,全球首个家务机器人正式开卖,售价20000美元。

这个机器人的造型有点恐怖。

虽然它的价格不算特别贵,但是能够自主完成的操作非常有限,大部分动作都需要人工遥控,而且做事速度很慢,取一瓶水要1分钟。

4、Windows 系统的"关机"菜单里面,有一个"更新并关机"选项,大家可能都用过。

但是,这个选项有一个 bug,那就是系统更新后其实不会关机,而是重启等着你操作,准确名字应该是"更新并重启"。

微软一直没有修复,可能有20年了。最新的 25H2 更新包终于改掉了这个行为,更新系统后会自动关机。

5、美国的国防科技公司"安德里尔工业"(Anduril Industries),发表了一个智能头盔"鹰眼"(EagleEye)。

使用时,可以将面罩放下,把脑袋包裹在里面。

这个头盔会在眼前展示一个显示屏,将现场画面与地图、无人机、传感器叠加在一起,让士兵了解战场的全部情况。

这个头盔明年将交付美军。感觉上,未来的"元宇宙头盔"也许就是这种样子。

文章

1、如何架设一个暗网网站(英文)

暗网网站(网址后缀 .onion)是只能用 Tor 浏览器访问的网站,作者记录自己架设的过程,看上去不难。

2、如何简单地过滤爬虫(英文)

作者提出一种简单的方法,可以让网站过滤掉爬虫的请求,不需要防火墙,只需设置一下 Web 服务器即可(作者用的是 Caddy)。

3、你知道 HTML 表格 API 吗?(英文)

有一个古老的网页 API,允许用 JS 操作表格,虽然这些年很少人用,但是浏览器一直是支持的。

4、编译器发展状况(英文)

本文是一篇综述,介绍目前编译器工具的总体发展状况。

5、树莓派的最佳方式是网络启动(英文)

树莓派一般都是 SD 卡启动,作者建议改用网络启动。对于经常切换操作系统,或者你需要管理多台树莓派,非常方便。

6、《小小作品》系列(英文)

1999年至2006年,动画师朱志强创作的 Flash 动画系列《小小作品》(又称"火柴人"系列),风靡了国内互联网。本文回顾了他的故事,如今已经很少人记得了。

工具

1、Zensical

静态文档网站生成器 Material for MkDocs 的作者,写的升级版,完全兼容 MkDocs,但是解决了它的很多痛点。

2、Affinity

用于图像编辑的桌面软件,Photoshop 的替代品,被 Canva 公司收购后,现在可以免费下载使用。

3、FileBrowser Quantum

一个自搭建的、基于 Web 的文件管理器,参见介绍文章

4、Texo

开源的数学公式 OCR 引擎,通过前端加载模型,将数学公式的截图转成 LaTex 语法,在线试用。(@alephpi 投稿)

5、TDesign uniapp

腾讯 TDesign 组件库的非官方 uniapp 适配,兼容 H5/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APP 等。(@novlan1 投稿)

6、GreenWall

这个工具可以在 GitHub 提交日历上绘出指定的图形。(@zmrlft 投稿)

7、BakLab

一个开源的社区平台,将论坛发现功能和实时聊天互动结合在一起,标题链接是前端仓库,参考官网。(@oodzchen 投稿)

8、中国节假日

这个仓库提供一系列函数,方便你查询中国节假日、节气等等,每日通过 Action 自动更新数据,支持 iCal 日历订阅。(@vsme 投稿)

另有一个类似的项目,提供中国节假日的 JSON 文件。(@tomandjerry136 投稿)

9、QiLuo(祺洛)

Rust 技术栈开发的网站管理后台,采用 Axum 框架 + Sea ORM。(@chelunfu 投稿)

10、navsite

将飞书多维表格转成一个导航网站。(@wubh2012 投稿)

AI 相关

1、Jta

开源命令行工具,使用 AI 模型,翻译 JSON 文件,主要用于语言包的翻译,支持27种语言,功能较多。(@hikanner 投稿)

2、Smart Excalidraw

手绘程序 Excalidraw 的 AI 版,使用自然语言让 AI 生成手绘风格的示意图,在线试用。(@liujuntao123 投稿)

3、VibeVoiceFusion

一个开源 Web 应用,生成多说话人的合成语音,具备声音克隆功能。(@zhao-kun 投稿)

4、Mini-Kode

一个用于教学的 AI 编程助手,旨在帮助你理解这类工具是如何开发出来的。(@minmaxflow 投稿)

5、SQLBot

一个开源 Web 服务,只要配置大模型和数据源,就可以用自然语言查询数据源,实现 text2sql。(@maninhill 投稿)

6、Docutranslate

一个 Python 写的 Web 工具,通过 AI 模型翻译各种格式的文档文件。(@xunbu 投稿)

7、Paper Burner X

一个开源的 Web 服务,使用 AI 处理文献,提供文档翻译、智能对话、高效阅读。(@Feather-2 投稿)

资源

1、苹果应用商店(网页版)

苹果本周终于推出了"应用商店"的网页版 apps.apple.com ,可以用浏览器访问。虽然无法从网站安装 App,但至少提供了一个 App 搜索和发现的 Web 入口。

网友扒了它的前端代码,发现用的是 Svelte 框架。

2、ASCIIMoon

这个网站使用 ASCII 码展示当天的月相(新月、弯月、满月)。

图片

1、兴登堡飞艇

兴登堡飞艇是上个世纪30年代德国建造的一艘大型载人飞艇,曾经开通客运航线,飞越大西洋将乘客从欧洲运送到美国。

它长达245米,相当于一艘空中的航空母舰,可以载客50到70人。

它的内部装潢非常豪华,有单独的客房和餐厅。今天的人难以想象,长途飞行可以达到这样的舒适度。

它的气囊装的是氢气,有爆炸的风险。1937年5月,它突然起火,造成30多人死亡,飞艇作为交通工具从此就消失了。

文摘

1、科技公司为了"资助 AI"而大肆裁员

上个月,亚马逊宣布将裁员3万人,这是该公司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此前,微软裁员1.5万人,Meta 裁员3600人,谷歌今年也裁员数百人。仅2025年一年,就有超过18万名互联网从业人员失业。

另一方面,这些公司今年在 AI 上投入了超过3000亿美元。所以,他们裁员是为了"腾出资金用于 AI 投资"。

但问题是----他们并没有省下钱。他们的 AI 支出远远超过了裁员节省下来的钱。而且,投入 AI 的钱根本没有回报,向用户收到的使用费,对比支出可以忽略不计。

大公司投向 AI 的巨额资金到底都流向了哪里?回答是他们都在互相购买。苹果付钱给谷歌,谷歌付钱给英伟达,英伟达付钱给台积电制造设备。

彼此之间的购买,推高了这些公司的销售额,进而推动了他们的股价上涨。

大众看到股价上涨,蜂拥而入,购买这些公司的股票,进一步推高了股价。

"七大巨头"----苹果、微软、英伟达、亚马逊、Alphabet、Meta和特斯拉----的总市值高达17万亿美元,市盈率高达35倍。作为对比,如果剔除这七家公司,标普500指数的市盈率仅为15.5倍。

为什么这些公司会有如此高的溢价?因为人人都相信 AI 在未来会给它们带来巨额利润。

但事实是,这些公司其实没有赚到钱,只是在为 AI 花钱,而且是互相花钱,营造出一种增长的假象。

更糟的是,它们现在不能停下来。因为一旦任何一家公司停止为 AI 投资,它们的股价就会暴跌。投资者会放弃它们,所以即使这些投入没有带来回报,它们也必须继续投入资金来维持股价。

这就是目前的局面,AI 的繁荣建立在大公司的巨额投资之上。为了投资,大公司缩减了其他方面的支出(包括裁员),而那些投资其实只是资金在循环流动。所有人仿佛都认定,这种巨额投资不会停下来,而且会有收回投资的那一天。

言论

1、

我说过永远不会有 htmx 的第三版,但没说过不会有第四版。

-- Carson Gross,htmx 项目创始人,曾经公开说不会有 htmx 3.0版,本周宣布直接发布4.0版。

2、

我们收到谷歌的报告,他们在我们的代码中发现了一个漏洞。

我们很重视安全,但是互联网巨头使用 AI 扫描志愿者维护的代码,然后提交安全漏洞,希望志愿者免费修复,这真的公平吗?

-- FFmpeg 团队

3、

未来十年,全球将有超过70万亿美元的遗产财富直接交给继承人,这将加剧社会的不平等。

-- 英国《卫报》

4、

为什么运气很重要?因为它会缩短积累的时间,让你接触到更大的机会。这就像当你已经有钱的时候,赚更多的钱就容易得多。

-- 《人生是一场概率游戏》

5、

AI 出现以后,程序员的发展方向彻底变了。

你必须专注于理解系统而非理解语法,你的技能必须从编写代码转移到架构、安全、人机协作等方面。

未来属于那些能够构想、开发和维护复杂系统的人。

-- 《软件开发的演变》

往年回顾

VS Code 编辑器的下一站是 Zed?(#325)

彼得·蒂尔的实验(#275)

NPC 演员也是一种职业(#225)

知识广度 vs 知识深度(#175)

(完)

文档信息

  • 版权声明:自由转载-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创意共享3.0许可证
  • 发表日期: 2025年11月 7日

Visit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