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丨回家!纵然那里已成废墟
TL;DR
加沙居民在停火后返回家园,面对废墟仍坚持重建。许多人失去亲人,生活艰难,但保持希望。重建工作缓慢,需要巨额资金。
Tags
新华社加沙10月19日电 通讯丨回家!纵然那里已成废墟
新华社记者赵伟宏
在加沙南部一所用作临时庇护所的学校里煎熬了几个月后,40岁的马哈茂德·萨利姆日前返回了加沙城西部里马勒区的家。
“当我走进曾经居住的街道时,我感觉心脏都要停止跳动了。我熟悉的一切已面目全非。每一个转角,每一块砖石,曾经承载着我记忆的房屋、店铺或小巷,如今大都化为灰烬。”
他有些哽咽:“甚至连这个地方的气味都变了,充满着腐坏的气味,像是死亡的气味。”
马哈茂德说,他怀着恐惧跌跌撞撞地走到家门前。“我简直不敢相信,它(房子)居然还矗立着。墙壁开裂,窗户破碎,屋顶多处穿孔,但房子还在……”泪水在他的眼眶打转,环顾四周,许多邻居无家可归。
两年来,马哈茂德带着妻子和3个孩子,在汗尤尼斯、拉法和代尔拜拉赫之间辗转,挤在狭窄的学校和临时帐篷里,睡在地板上,水也严重缺乏,食物勉强够吃。“孩子得了肺炎,我们却找不到药。无能为力的感觉比恐惧本身更难受。”
他的经历并非个例。
对绝大多数加沙人来说,家园已成废墟。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9月报告显示,根据卫星图像初步分析,加沙地带共有超过1.9万座建筑受损,约占建筑总数的78%,其中加沙市约83%的建筑物遭到破坏;86%农田的土壤密度与肥力显著下降;约77%的道路遭到破坏。
尽管如此,自10日加沙停火第一阶段协议生效以来,许多流离失所的加沙人坚定地选择回家。
在加沙城东部的宰通区,29岁的阿德尔·阿布·哈桑宁回来后,发现他家的房子一半完全损毁,只好把另一半简单修缮后用来居住。
“我厌倦了漂泊。在南部的帐篷里,我们靠援助生活,没有电、没有水。虽然现在我住在自己家的破屋,但我也感到有尊严。”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不想客死他乡……我们被转移了4次,我的妻子在冲突期间因病去世,我已经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了。”
他告诉记者,现在建筑材料难以进入加沙。“我们收集碎石来修修补补。我们从零开始,我们没有失去希望。”
在图法区,35岁的尼哈德·库尔德对记者说:“回归是一次冒险,但我没有犹豫。两年后,当我打开家门时,我哭了,这里的每个角落都让我想起在战争中离去的父母。”
目前最让她担心的是重建进展缓慢,未来充满未知。“我们听到有关重建项目的讨论,但还没有任何进展。我们没有电力供应,供水也有限。”
在加沙的街道上,希望与痛苦的景象交织在一起。孩子们在废墟中玩耍,妇女们坐在半毁的房屋前做家务或手工,男人们则试图用简陋的工具修复残破的门窗,发电机的轰鸣声在回响。
56岁的阿德南·巴特什位于杰巴利耶的房屋完全被毁。“我们在拥挤的学校里生活了两年,靠援助生存。现在,我们回到了废墟中,但我们依然有生活的希望。这是我们的家,无论它变成什么样。”
巴勒斯坦总理穆罕默德·穆斯塔法16日表示,根据初步估算,加沙地带的恢复重建工作至少需要670亿美元。
除了重建家园,加沙人别无选择。“我们只有靠自己,生活总要继续。”阿德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