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丨绿色为底、算电协同——青海绿色算力产业发展观察

AI Summary1 min read

TL;DR

青海依托丰富清洁能源,发展绿色算力产业,通过算电协同政策推动零碳排放。图灵小镇和三江源大数据基地等项目,利用绿电直供,提升算力规模和效率。

Tags

青海绿算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丨绿色为底、算电协同——青海绿色算力产业发展观察

  新华社西宁11月6日电 题:绿色为底、算电协同——青海绿色算力产业发展观察

  新华社记者周盛盛、李占轶

  10月31日,青海图灵小镇正式落地西宁。作为青海省引进的重点绿色算力项目,青海图灵小镇的落地正是青海聚力发展绿色算力产业的缩影。

  青海图灵小镇是新华三集团打造的新型算力与智能产业孵化平台。“与传统智算中心相比,青海图灵小镇构建的是一个集政府搭台、企业搭链、创新搭伴、应用搭车于一体的AI创新共同体。”新华三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青海图灵小镇将依托青海算电协同政策,建设超大规模绿色算力集群。

  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境内水、光、风资源丰富,全省水电资源居全国第五、太阳能年总辐射量居全国第二、全省可用于新能源开发的荒漠化土地约10万平方公里,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储备,青海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前景广阔。

  这是2024年4月23日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光伏(光热)产业园拍摄的光热电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张龙 摄

  政策持续发力让资源优势加速转化。近年来,青海出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行动方案等政策,构建起以黄河上游水电基地为根基,海西州、海南州两大千万千瓦级基地为骨架,三批国家大基地项目为脉络的清洁能源发展格局。目前,青豫直流已累计输送电量超850亿千瓦时,青桂、青粤直流工程正加速推进。

  算力产业依赖于强大的能源支撑,这正是青海发展算力的重要优势。青海省能源局新能源处处长肖天理介绍,截至9月底,青海省清洁能源装机达7252万千瓦,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93.8%。青海清洁能源装机、发电量占比均突破90%。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有“中华水塔”之称,其发展的前提是保护生态。“算力产业是兼具高载能、近零排放、零污染的生态友好型产业。青海发展算力产业,既能有效解决绿电消纳难题,也能助力我国人工智能、先进制造业等产业发展。”肖天理说。

  走进位于西宁市南川工业园区的中国联通三江源国家大数据基地数据机房,一排排算力服务器整齐排列,基地运维交付部网络工程师马晨彬正在开展日常设备巡检。

  11月4日,中国联通三江源国家大数据基地运维交付部网络工程师马晨彬正在开展日常设备巡检。新华社记者李占轶 摄

  “这间机房内有约160台算力服务器,我们每隔两个小时对服务器的湿度、温度等数据进行检测,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马晨彬说。

  “中国联通三江源国家大数据基地累计投资达26亿元,目前算力规模达9000P,这一数据预计在年底会达到13000P。目前具备较为完善的算力基础设施,已为包括互联网头部企业、科研院所在内的11家客户提供算力服务。”基地有关负责人李洪麒介绍。

  李洪麒表示,青海空气冷凉干净,具有发展绿色算力的天然优势。“我们的数据机房一年中有314天可以不用开空调,电能利用效率(PUE)已降至1.2以下,能耗较国内平均水平低40%,算力产业绿色化程度越来越高。”李洪麒说。

  由中国联通和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三江源绿电智算融合智能微电网示范项目,已于今年4月18日并网发电。该项目创新采用“风光储充+算力中心”协同模式,将光伏、风电、储能等清洁能源系统与算力基础设施直接耦合,通过绿电直供算力中心的方式,年均可提供约1000万千瓦时绿色电力,绿电消纳比例达100%,实现算力中心全周期零碳排放。

  记者从南川工业园区了解到,目前,绿色算力投资占园区固定资产投资新增量的40%,园区算力项目绿电占比超80%。

  在青海省清洁能源和绿色算力调度中心监控大厅,一块块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全省559座清洁能源电站的发电数据、912家用能企业的碳排放监测曲线。

  记者了解到,中心自2024年6月正式建成运营以来,涵盖监控、电碳分析模型等应用,近期又新增“电网一张图”和数字孪生技术对电网设备的监测等系统功能。截至目前,中心已整合省内5家算力中心数据,构建起覆盖全省的算电协同调度机制,推动绿色电力向绿色算力转化。

  变绿电为绿算、变电缆为光缆、变瓦特为比特,青海绿色算力产业发展优势不断彰显。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青海已建成标准机架约19万架,算力规模一年增长近40倍。

  “我们将充分发挥青海可持续、优质绿电优势,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建设通算、智算、超算协同发展的多元绿色算力供给体系。”肖天理说。

Visit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