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台共拓产业路:从传统制造向新兴赛道跨越的合作共赢

AI Summary1 min read

TL;DR

安徽与台商合作从传统制造转向新兴产业,如新能源和半导体,实现共赢。台商在安徽投资增长,共享发展红利,吸引更多台湾青年创业。

Tags

台企发展机遇

  新华社合肥10月31日电 题:皖台共拓产业路:从传统制造向新兴赛道跨越的合作共赢

  新华社记者汪海月、郭晨、吕岩昊

  十几年前,在初来安徽合肥的台商谢建宝眼中,这里是一个“到处都在建设的大工地”。如今,“花园城市”“高科技”“未来产业”等成为这座城市新的关键词。

  那时,合肥正处于城市快速发展建设阶段,谢建宝敏锐把握机遇,在此创办了水泥销售公司,其产品一度供不应求。2012年,他又投资1.5亿元建设了岸线长300米的码头,将全国各地的水泥、砂石等建筑材料运到合肥,服务城市发展建设。

  这是台商谢建宝在安徽合肥建设的厂房,厂房屋顶安装了光伏发电系统(10月14日摄)。新华社发

  “十几年间,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较早来到这里的台商,我们既是这座城市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也是受益者。”谢建宝说。

  地处长三角和中西部交汇点,安徽这一传统农业省份正成长为科技大省,创新成果持续涌现,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不断集聚,这也带动在皖台商加速转型升级,共享发展红利。

  2022年,谢建宝开始在6万平方米的厂房屋顶安装光伏发电系统,并引入电动卡车,将新能源业务与传统建材、物流业务相结合,进行绿色转型。

  “合肥的光伏产业迅速发展,这也为我们带来了很好的机会,我们希望能在新能源这一赛道寻找新的发展机遇。”谢建宝说。

  据安徽省台办介绍,截至2025年9月,安徽累计批准台资项目超过2500家,实际吸收台商直接投资超过200亿美元,投资领域广泛分布在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数控机床、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台商台企早期在安徽投资,以纺织服装等传统行业为主,近年来向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聚集。台湾优势产业与安徽新兴产业契合度高、互补性强,有非常广阔的合作共赢空间。”安徽省台办主任刘泉说。

  2017年,台商林明堆来到了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在这里建设了第一家工厂,为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笔记本电脑零部件。几年间,林明堆已在安徽建设了四家工厂,业务范围也从笔记本电脑零部件拓展到新型电子元器件、汽车零部件、金属冲压件、精密轴承等多领域。

  “安徽发展空间大,尤其是高科技产业和新兴产业迅速发展,这也助推我们持续增资扩产,引入新业务。”林明堆说,近年来,公司产值逐年递增,去年达3亿多元人民币。“我们还在计划增加新产品生产线,满足市场需求。”

  在许多台商看来,安徽凭借创新的产业氛围、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和便利的区位优势,正释放出越来越强的“磁吸效应”,吸引着越来越多台湾青年创业者跨越海峡,在此扎根发展。

  在大陆多个城市考察后,2019年,“90后”台湾女孩陈慧贞和两位姐妹决定在合肥开设研发生产半导体零部件的公司。“这里的半导体产业基础好,地处长三角地区,市场空间大、交通物流便利。综合考虑后,我们决定在此创业。”陈慧贞说。

  创业之初,三姐妹就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热情和友好。“刚到这里,我们面临很多困难,当地政府为我们提供了从建厂用地、资源对接到衣食住行的各方面支持和帮助,坚定了我们留在这里的信心。”陈慧贞说,2023年公司正式投产,产品不仅覆盖长三角地区,更远销全国各地,销售额和产量均实现稳步增长。

  在合肥生活多年,陈慧贞对这座曾经陌生的城市也有了更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现在我常驻合肥,感觉非常舒服自在,也交了很多的大陆朋友,这里越来越有家的感觉。”

  回望当初的选择,这位年轻的创业者坦言,尽管经历了不少挑战,但成长收获很多,她也经常鼓励身边的台湾朋友来大陆多走走看看。“大陆广袤的土地上有太多的精彩,处处蕴藏着广阔前景与机遇,相信更多台湾青年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舞台。”陈慧贞说。

  台商林明堆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建设的厂房生产车间(10月24日摄)。新华社发

Visit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