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学院:创新“六课”模式让思政教育“活”起来

AI Summary1 min read

TL;DR

石家庄学院创新‘六课’模式,包括案例、实践、行走、场域、云端和‘我’的思政课,利用地方资源培养新时代青年。通过多样化活动和数字化手段,使思政教育生动有效。

Tags

思政石家庄学院精神西柏坡
"石家庄学院生发于这片资源沃土,通过系统集成其中的思政育人元素,打造形成“案例思政课、实践思政课、行走思政课、场域思政课、云端思政课、‘我’的思政课”,为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而不懈努力。"

  从历史深处一路走来的石家庄,拥有极为丰厚而独特的思政资源。石家庄学院生发于这片资源沃土,通过系统集成其中的思政育人元素,打造形成“案例思政课、实践思政课、行走思政课、场域思政课、云端思政课、‘我’的思政课”,为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而不懈努力。

  案例思政课是连接理论与现实的桥梁。石家庄学院活化利用当地优势资源,深挖背后的鲜活故事,不仅开发了“探秘古中山国”“正定古城绽华彩”等地方文化系列案例,还邀请全国劳模、大国工匠等组成“大师资”团队,通过真实案例让思政课更具叙事感染力。

  《车轮上的曙光·赶考之路》通过情景剧与诗朗诵的有机融合,以淮海战役“小推车”为引,串联起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壮美画卷;乐达国际艺术学院以《红船映初心》为题,生动展现革命精神的一脉相承……今年5月,大学生西柏坡精神理论宣讲比赛在石家庄学院举行,各代表队以青春视角解读红色经典,为西柏坡精神注入了新时代的青春注脚。

  这样的实践思政课注重价值元素的融入,该校通过“柏坡情 中国梦”演讲比赛、红色话剧排演等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认知。该校还举办了“西柏坡精神与青春同行”创作大赛、“凝心‘剧’力 逐梦成长”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青春红歌会”音乐思政课等特色活动,让学生在艺术的沉浸与创作中,深化“强国有我”的青春担当。

  石家庄学院还将课堂延伸到社会现场,设置了“红色足迹寻访”“地方改革新变化调研”等4门思政实践课程。学生前往西柏坡、正定塔元庄等教学点开展沉浸式学习,实现“史实呈现—情感共鸣—价值内化”的递进效果,从而打造行走思政课。

  在打造场域思政课上,石家庄学院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校园环境,建成了石家庄地域文化馆、曹火星艺术广场等特色空间。这种多层次场域育人有效拓展了思政教育的广度与深度。

  面对数字时代新要求,石家庄学院投资建设了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建成百年党史数字场馆、“赶考精神”线上资源云库,以云端思政课实现本土思政资源的数字化呈现。特别是学生自主创作的“西柏坡精神”数字叙事、“织音1953”工业文创等系列作品,体现了技术赋能与价值内化的有机结合。

  为强化育人效果,石家庄学院在办学旧址附近创办了牛山书院,每年组织4500余名新生进行为期一周的沉浸式研学,通过“我说”“我唱”“我做”等个性化表达方式,打造真正入脑入心的“我”的思政课。

  2025年9月,该校在新生开学典礼上强调要“以‘德’为锚,做变化世界里的价值坚守者”。随着“六课”模式的不断创新,石家庄学院已建立起多个实践教学基地,从不同维度构成相互融通的立体化“大思政课”育人体系。这种创新传承,不仅让思政教育“活”起来,更成为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载体。(记者 邱犇)

Visit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