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丨“剩宴”之痛
TL;DR
文章揭露了婚宴、日常餐饮、外卖和食堂中的粮食浪费现象,指出面子文化和促销策略是主因,呼吁个人珍惜食物以减少浪费。
Tags
一盘饭菜剩余过半却被倒掉
一份外卖放置许久却无人认领
一块蛋糕吃了几口便被丢弃
……
数据显示
消费环节对粮食造成的浪费
占粮食全链条损失率的近三成
在第45个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
新华社“焦点”栏目记者
走访多地餐厅、食堂、外卖领取点
镜头下的种种粮食浪费行为
令人心痛 发人深省

🍚盛宴变“剩宴”🍚
有机构发布报告称
我国城市餐饮业
每年餐桌食物浪费量可达1800万吨
相当于5000万人一年的食用量
婚宴、年夜饭、商务宴请
是粮食浪费的高发场合
而浪费的产生往往与“面子”有关
如商务宴请、婚宴的主家怕被说“寒酸”
明知吃不完却仍要增加桌数、菜品
又不好意思将剩菜打包带走
年夜饭必须剩了才“年年有余”
……

不少餐厅为了逐利
推出价格高昂但极具“彩头”的
“吉祥宴”“富贵席”等套餐
甚至还“贴心”提醒“少道菜不吉利”
导致顾客过度消费进而催生浪费

🍚日常餐桌:不容忽视的浪费🍚
相较于婚宴、年夜饭这类
“盛宴变剩宴”高发的场合
日常便饭、简餐中存在的浪费现象
同样不容忽视
整桌菜肴食用不足一半便遭弃置的情况
并不少见
除了餐食不合口味这一原因
浪费更多是由消费者“眼大肚小”
点餐量远超实际食量所造成

尽管多数人认为
“剩这么多实在可惜”
但不少人碍于面子或嫌麻烦
亦或是担心“多人动过的菜不卫生”
因而宁可舍弃

🍚几口即弃的“甜蜜负担”🍚
在一些甜品店、咖啡店
同样出现浪费现象
记者发现
不少蛋糕被尝了几口便搁置盘中
直至最终丢弃
有顾客担心高热量食物易导致发胖
往往只吃几口“解解馋”
当被问及为何不打包时
有顾客表示
切块蛋糕一经食用
口感和品相都会大打折扣
因此选择舍弃

🍚从“外卖订单”到“外卖弃单”🍚
外卖是餐饮消费的重要渠道
却也因为种种原因
成为粮食浪费现象滋生的温床
记者在某大学走访时发现
虽已过正常用餐时间
但门口的外卖却堆积如山
细看之下
不少订单竟是数日前送达的
早已超过食用时限
却始终无人领取

学校保安向记者透露
这一现象已成常态
无人认领的外卖越积越多
校方不得不定期清理
否则“僵尸外卖”不仅堵塞通道
更易腐坏变味
影响校园环境

记者随机采访学生了解到
外卖遭“遗弃”的原因多样——
有的由亲友远程代点
因沟通不畅未能及时领取
错过最佳食用时间后便不再去取
也有自己下单后临时改变用餐计划
索性放弃领取
除了被完全遗弃的“僵尸订单”
还散落着大量被“部分领取”的套餐——
其中多为餐食被单独取走后
剩下的含糖饮料或搭配小食

外卖平台和商家为增加销量
推出“优惠套餐”“凑单满减”等活动
导致消费者“被搭配”或多点本不需要的菜品
造成丢弃率增加
“为满减多买的米饭或小食却又吃不下”
“扔掉套餐里的一部分仍然更划算”
……
促销策略精准击中消费者的心理
却扭曲了饮食选择的本意

🍚集体食堂:粗放的“大锅菜”🍚
在部分单位、学校食堂
尽管提倡“光盘”
但浪费现象却难以杜绝
食堂精细化管理难执行
是导致浪费的重要原因
供需不匹配
造成食物浪费

某食堂的工作人员解释
每日就餐人数波动较大
难以精准备餐
食堂曾因菜品供应不足遭投诉
因此采取“宁多勿少”的备餐策略
虽曾考虑推行“用餐报名制”
以精准控制食材用量
却因流程操作繁琐、执行成本较高
未能持续

在某学校食堂
因采取统一份量的打餐方式
用餐者饭量等差异化需求难以匹配
一些被采访的学生建议
学校应增设“大碗区”“小碗区”
或推行小碗菜自选、称重计费模式
按需取餐
能有效减少浪费
当前我国已形成
以反食品浪费法为核心
推进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的政策体系
多年来
各地积极践行绿色餐饮理念
“舌尖上的浪费”明显改观
但在法律条文之外
“面子心结”与“习惯惰性”
仍是节约之路上的绊脚石
拒绝“剩宴”
不是苛求每一餐的绝对“光盘”
而是珍视每一份食物本应的价值
化解“剩宴”之痛
既需餐厅引导的善意
也需食堂运营的智慧
更需要
我们每个人珍惜盘中餐的美德
统筹:宋为伟
记者:周牧 彭奕凯 高咏薇 郝源
编辑:逯阳 赵丁喆
新华社摄影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