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丨用芭蕾向巴西观众讲述老北京习俗

AI Summary1 min read

TL;DR

中国芭蕾舞剧《过年》在巴西首演,以春节为背景融合老北京习俗,改编自《胡桃夹子》。演出获观众好评,促进中巴文化交流,助力2026年文化年。

Tags

巴西

  新华社里约热内卢10月9日电 通讯|用芭蕾向巴西观众讲述老北京习俗

  新华社记者陈威华 王天聪

  舞台上,“胡桃夹子”大战“年”兽,仙鹤在松树下翩翩起舞,瓷器舞、扇子舞、风筝舞、鞭炮舞……一场场、一幕幕,在美妙的东方神韵中展现的老北京过年习俗令人目不暇接。

  当地时间9日,被誉为中国版《胡桃夹子》的中国芭蕾舞剧《过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艺术城举行首场演出。

  这部改编自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经典作品《胡桃夹子》的舞剧,以中国春节为背景,融入了众多老北京民俗元素,自2000年首演以来,已多次在国内外演出。

  “没想到《胡桃夹子》这个西方经典舞剧,还能够以这样新颖的形式呈现。”演出结束后,从事旅游业的观众安娜·卡瓦略意犹未尽,在剧场内的海报前和朋友拍照留念,不愿离去。“这是我第一次观看中国芭蕾舞团的表演,中国艺术家的表演太精彩了。”她说。

  在中国版《胡桃夹子》中,原剧的俄式服饰大部分被中式装扮所取代,演员在剧中穿起了青花瓷裙和传统大褂,而舞剧的整体视觉风格也进行了中国化改造。

  “舞剧改编非常成功,中西文化的融合超越了经典。”媒体人亚历山德拉·斯坎加雷里小时候学过舞蹈,成年后又自学过中文和俄语。她说:“尤其是舞台布置仿佛童年梦境,众多的中国元素更是让人耳目一新。”

  巴中友好协会会长恩里克·诺布雷加带着妻子和女儿一起来看演出。“今天的演出让我印象深刻。”诺布雷加告诉记者,“演员技艺高超,舞台美轮美奂。我尤其喜欢剧中的服装和布景,让我想起了我在中国去过的一些地方。中国舞者改编的古典舞蹈编排令人叹为观止,传统芭蕾技巧与中国文化特有美感的融合无疑是整场演出的亮点。”

  2024年,中巴两国政府一致同意将2026年设为“中巴文化年”,以拉紧文化纽带,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特别是促进两国多元和富有创造力的文化传播。

  诺布雷加认为,此类活动有助于加强巴西和中国之间的人文交流。“艺术是人民灵魂的鲜活表达,通过音乐、舞蹈和电影等文化交流途径,能够拉近不同文化之间的距离,拉近彼此的心灵。希望2026年能有更多这样的演出,以增进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与理解。”

  本次演出是中央芭蕾舞团继2010年、2019年之后的第三次来巴西巡演。中国艺术家们在里约的巡演将持续至12日,之后于16日至19日在圣保罗继续演出。

Visit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