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场·光影流年丨当这份爱默默流淌了37年,如今的他们,还好吗?

AI Summary1 min read

TL;DR

1988年,张洪斌和楼小英夫妇拾荒收养20多个弃婴,引发社会关注。37年后,记者李晓果回访,孩子们已长大成人,生活幸福,延续人间真情。

Tags

中国
我在现场·光影流年丨当这份爱默默流淌了37年,如今的他们,还好吗?

  【编者按】

  1988年2月,浙江省《金华日报》刊发一篇长篇报道,介绍当地两位拾荒老人收养弃婴的故事。新华社记者李晓果得知线索后专程赶到浙江金华,连续多日蹲点采访,拍摄了爱心老人张洪斌和楼小英夫妇照顾弃婴的现场画面,以《人间贵真情》为题进行图片专题报道,引发社会强烈反响。众多被感动的读者纷纷给老人和孩子们捐款捐物,各界爱心不断汇聚。

  37年过去,两位老人相继离世,他们抚养过的孩子都已长大成人。已经退休的李晓果再到浙江金华重访故地,用相机记录当年那些孩子的近况,延续这场跨越时空的真情感动。

  本期《我在现场·光影流年》为您带来这场跨越37年的回访,以及李晓果的感悟与回忆。

  故事的开始,还要从37年前一个名叫五里亭的小庙开始。它位于浙江省金华市郊,庙里居住着一个特殊的家庭——一对年过花甲的夫妻和他们收养的多个弃儿。

  楼小英在照顾收养的孩子(1988年9月摄)。新华社记者李晓果摄

  张洪斌和他的妻子楼小英多年来一直拾荒为生,他们在捡废品的同时先后拾到了20多个弃儿,并把他们带回家收养。其中,最小的只有10多天大,最大的也仅8个月大。老夫妇用卖废品得来的菲薄收入养育这些小生命。

  张洪斌(左)和楼小英在照顾收养的孩子(1988年9月摄)。新华社记者李晓果摄

 楼小英把孩子抱出门外晒太阳(1988年10月16日发)。 新华社记者李晓果摄

  “姐姐”美仙没能上学读书,在一家窑场干力气活,她说挣了钱要供“妹妹”上学。美仙打工回来,妹妹菊菊和晶晶奔跑着去迎接姐姐(1988年10月16日发)。 新华社记者李晓果摄

  这20多个弃儿中,除被人领养和因病夭折的以外,还有5个孩子和这对老夫妻生活在一起。这个血缘不同的特殊家庭,充满人间的脉脉温情。当人们对两位老人所做的一切感到不解时,他们回答说:“废品都要捡,活生生的孩子能忍心不捡吗?”

 张洪斌和楼小英夫妇与孩子们在老屋前合影(1988年1月摄)。新华社发(陈少华摄)

  在构思拍摄的过程中,我决定从表现人间真情的角度切入。爱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一个支柱,它能引起大家的共鸣,使报道具有更普遍的社会意义。

  在后来的几天里,我每天骑自行车来往于旅馆和这座破庙之间,跟着他们外出捡废品,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并捕捉闪光的亮点,最终成稿。此组照片发出后,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农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刊出。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读者来信和捐款,在一页页信函背后,是人们被感动的心。

 2025年10月11日,李晓果(右)来到浙江金华看望自己当年采访拍摄过的、被张洪斌夫妇抚养长大的张菊菊。新华社发(王颂摄)

  近日,我又来到浙江金华市。阔别37年,此地已经沧海桑田,物是人非。

  两位善良的老人已在多年前先后离世,骨灰掩埋在金华郊区公墓里,墓碑上写着“慈父母张洪斌 楼小英之墓”,当年我拍摄的弃儿中两位已被好心人收养,年龄大一些的女孩张美仙、菊菊和晶晶早已建立了美满的家庭。张美仙已50多岁,早年打过多份工,现已退休在家,40多岁的菊菊还在金华一家公司当仓储员,同龄的晶晶夫妇在江苏打工。

  2025年10月11日,被张洪斌夫妇抚养长大的张菊菊(左)在家里翻看当年的老照片。新华社发(李晓果摄)

  2025年10月11日,李晓果(左)在被张洪斌夫妇抚养长大的张菊菊家中与她交流。新华社发(王颂摄)

  11日下午,我来到金华城区的菊菊家,姐姐张美仙已在等候我们。姐妹俩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她们身体健康,乐观向上,精神面貌和生活环境与37年前相比有着天壤之别。

  我给她们送上重庆土特产合川桃片,一起重温当年我给她们拍的照片,了解她们目前的生活状况。说起当年父母的养育之恩,姐妹俩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2025年10月11日,在浙江省金华市的一处公墓,被张洪斌夫妇抚养长大的张菊菊(右)和另一名当年被张氏夫妇抚养长大的孩子来清理两位老人的墓碑。新华社发(李晓果摄)

  2025年10月11日,在浙江省金华市的一处公墓,被张洪斌夫妇抚养长大的张菊菊(前)和另一名当年被张氏夫妇抚养长大的孩子清理两位老人的墓碑,李晓果在旁边拍摄。新华社发(王颂摄)

  我们来到金华郊区的张洪斌夫妇的墓前。姐妹俩清理了墓地,默默地站立在墓碑前,献上深深的敬意,愿他们的在天之灵得到永恒的祝福和庇佑。

  2025年10月11日,在浙江省金华市,李晓果(中)与张菊菊(左)和另一名当年被张氏夫妇抚养长大的孩子交流。新华社发(王颂摄)

  我在墓碑前伫立良久,回想起当年初次见到这对夫妇时的景象:他们饱经风霜的脸庞透着坚毅和不屈的精神,虽然环境阴暗又潮湿,但小小的家中充满了人间的脉脉温情。

  纯洁的心灵净化拾荒生活中的尘埃,这段闪耀着人性光芒的回忆展现了宝贵的美德。

  愿善良与爱意永存。

  讲述:李晓果

  本期主持:吕帅

Visit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