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人生就是一场康波」的观点?经济发展真的存在康波周期吗?
AI Summary1 min read
TL;DR
新古典经济学否认固定经济周期,但历史显示技术进步约50-60年一次,类似康波周期。行为经济学指出人类记忆有限,反周期调整可能无效,行为宏观或成新研究方向。
今天的由新古典经济学主导的宏观经济学通常不承认宏观经济存在以固定月历时长(calendar time)为步幅的周期摆动,并且从“理性预期”角度指出了这种周期论背后可能存在的逻辑缺陷——一旦人们预期到经济是有周期的,就会以各种方式进行反周期调整应对,从而导致周期不会发生。 但这种凭借抽象知识进行的论断并不能彻底抹杀如下事实和现实逻辑: 一、从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历史变迁来看,大规模的技术进步浪潮确实以约每50-60年一次的频率涌现,并带来类似“康波”的财富创造和分配效应。 二、正如行为经济学反复证明,人的各种认知能力,特别是记忆力是非常有限的。在超过10年以上时间尺度上,人们会迅速遗忘从以往经济周期里学到的各种知识和教训。 因此,新古典经济学者寄予厚望的反周期调整很可能不过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镜花水月。在这个方向,如果以哈佛大学教授、克拉克奖得主施莱弗(Andrei Shleifer)为代表的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者将新近流行的诊断性预期(diagnostic expectations)和矫饰性记忆(motivated belief)理论相结合,对熊彼特经济周期理论进行满意的解释,也不排除成为新的诺奖方向。原萃丨包特 陈晓萌:熊彼特对于当代经济学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