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出图丨故宫博物院100岁啦!
TL;DR
故宫博物院迎来建院100周年,从皇家禁苑发展为人民的博物院,记录着百年风雨与创新。新华社镜头捕捉其四季美景和时代变迁,展现文化传承与年轻活力。
Tags
"今年故宫博物院迎来建院100周年2025年假期里的“故宫红”摄影:金良快100年风雨历程从昔日皇家禁苑到今日人民的博物院故宫的每寸土地、每片砖瓦都记录着时光的故事1952年俯瞰故宫摄影:齐观山2019年摄影:费茂华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100年来从呱呱坠地到曲折成长从步履维艰到阔步前行从探寻求索到锐意创新在新华社记者的镜头下我们能看到故宫博物院的时代表情1952年首都各界群众在故"
今年
故宫博物院迎来建院100周年
2025年/假期里的“故宫红”/摄影:金良快
100年风雨历程
从昔日皇家禁苑到今日人民的博物院
故宫的每寸土地、每片砖瓦
都记录着时光的故事
1952年/俯瞰故宫/摄影:齐观山
2019年/摄影:费茂华
1925年10月10日
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
100年来
从呱呱坠地到曲折成长
从步履维艰到阔步前行
从探寻求索到锐意创新
在新华社记者的镜头下
我们能看到故宫博物院的时代表情
1952年/首都各界群众在故宫太和殿广场庆祝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闭幕/摄影:方弘
1983年/香港81岁老中医朱鹤皋为游客表演健身功/摄影:黄景达
1988年/年轻人在午门广场表演霹雳舞/摄影:李明放
1996年/护城河垂钓/摄影:郜南
2008年/北京奥运圣火传递,第一棒火炬手杨利伟从故宫午门广场起跑/摄影:罗晓光
202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空中护旗梯队与故宫“同框”/摄影:王婧嫱
曾经的紫禁城是皇家私有
而故宫属于每一个普通人
保存完好的故宫是人民的博物院
多年来一直滋养着人们的文化生活
1951年/故宫御花园/摄影:王纯德
2003年/《出师颂》首次公开展出/摄影:刘宇
2015年/“明代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洪武、永乐、宣德瓷器对比展”/摄影:金良快
2021年/故宫畅音阁唱响昆曲/摄影:金良快
2025年/“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展览/摄影:金良快
春有海棠漫舞,夏现“九龙吐水”
秋染银杏金黄,冬披白雪静谧
新华社记者的镜头里
故宫的四季
不只是春花、夏雨、秋叶、冬雪
更是一种穿越时空的诗意
2019年/故宫春色/摄影:费茂华
2022年/海棠花雨/摄影:王海燕
2023年/故宫排水系统/摄影:金良快
2024年/延禧宫/摄影:王海燕
2009年/故宫雪景/摄影:邢广利
从太和殿的宏伟
到御花园的雅致
从红墙黄瓦的视觉震撼
到榫卯结构的精工奇迹
故宫的一砖一瓦、一梁一柱
仿佛仍在低语着往事
驻足聆听的
是每一个热爱历史文化的人
1987年/太和殿后的丹陛/摄影:邵军
2015年/摄影:罗晓光
2017年/摄影:陈晔华
2023年/摄影:王海燕
2024年/摄影:常能嘉
2024年/角楼朝霞/摄影:陈晔华
2024年/摄影:常能嘉
2025年/千秋亭/摄影:刘佳琪
2025年/斋宫藻井/摄影:刘佳琪
低头是记录历史的砖石
抬头是星月陪伴的浪漫
故宫代表的不只是
中国古代建筑的巅峰技艺
更是一种文明的气度与延续
2021年/中国空间站过境/摄影:邢广利
2025年/中秋圆月/摄影:刘金海
借着互联网的东风
古老的故宫也越来越年轻
雍正御批“尽量发胖”被印上杯子
引来上万好评
“奉旨旅行”行李牌
成为年轻人出行必备
《故宫日历》摆在了不少年轻人的案头
让大家在四季流转中欣赏国宝书画
……
而年轻观众也逐渐成为
这座古老宫殿群的参观主力
2017年/故宫外跑步/摄影:金良快
2023年/摄影:才扬
2023年/摄影:李鑫
2024年/《故宫日历·2025年》发布/摄影:金良快
2025年/摄影:金良快
百年不是老去
而是焕新
让我们共同期待
这座文化殿堂
继续讲述中华文明的故事
祝福故宫博物院
百岁生日快乐!
2025年/摄影:徐嘉懿
策划:费茂华
编辑:张铖、方欣、徐嘉懿
视频配乐:洪尘《泱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