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进博会丨加纳女孩瑞秋的“进博梦想”
TL;DR
加纳女孩瑞秋在第八届进博会上,因对癌症治疗设备感兴趣而学习中文词汇'落地',并表达希望家乡工业品参展的梦想。进博会促进中非合作,激发更多人的参与热情。
Tags
正在上海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共有来自123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企业参展,同比增长23.1%;非洲企业参展数量同比增长80%……进博会已成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也激发起更多人的“进博梦想”。
进博会技术装备展区内人头攒动,在参展企业东芝的展台,今年26岁、来自非洲加纳第二大城市库马西的瑞秋·阿莫阿正聚精会神听工作人员介绍一款“重离子癌症治疗系统”展品。工作人员说,希望这套癌症治疗设备能早日在中国落地。听到这里,瑞秋提出了疑问。
“‘落地’是什么意思?我只知道飞机降落的时候叫‘落地’。”瑞秋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站在一旁的记者向她解释说,在中文的语境里,“落地”不仅可以指物品“落在地上”,还可以指项目、方案从规划阶段推进到实施阶段并产生效果。
听到记者的解释后,瑞秋点点头说:“希望这套设备也能早日在我的家乡加纳落地,更希望能有来自加纳的工业企业来参加进博会,这是我的‘进博梦想’。”
虽然出生在加纳,但瑞秋对中国并不陌生。中国长期是加纳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和主要外资来源国,数百家中国企业在加纳投资兴业,覆盖基础设施、制造业、矿业等领域。2024年,中加双边贸易额创下约118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瑞秋从小就对飞机很感兴趣。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不断深化,瑞秋有机会来到中国学习航空工程。2017年,18岁的瑞秋来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留学。2021年9月,她又进入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进一步深造。毕业后,她选择留在上海工作。
这是瑞秋第一次参加进博会,进入场馆后,她第一时间来到8.1号展馆“非洲好物”展区。“因为我之前了解到,今年有加纳企业参展,他们带着一些特色服装、可可来参展。”瑞秋说,在远离家乡的中国遇见同胞十分亲切。
11月7日,在第八届进博会农食产品展区,来自加纳的展商展示当地特色折扇和牛油果润肤乳。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进博会让非洲国家搭上“东方快车”。本届进博会上,“非洲好物”展区组织13家企业、携140余款非洲特色商品集体亮相,马里的乳木果护肤品、加纳的可可、马达加斯加的香草荚等非洲特色展品通过进博会走进中国消费者的生活。
“和农产品相比,我更希望能早日在进博会上看到来自加纳的工业品。”瑞秋说,希望再过三年或五年,能有来自加纳的工业企业参展,“在发展工业方面,中国是我们的榜样。”
参观完技术装备展区,瑞秋还计划去看看进博会展出的汽车、化妆品。临别时,记者对瑞秋说,希望你的“进博梦想”能早日“落地”!(记者杨有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