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吐槽「捡秋」变味,小动物过冬口粮被抢,农户种的果树被采摘破坏,为什么会这样?「捡」的边界在哪里?

AI Summary1 min read

TL;DR

景区禁止捡枫叶引发争议,旨在保护自然环境。落叶分解提供土壤养分,但游客行为模糊了捡与摘的界限,导致生态和农户受损。

没人能想到,现在最热门的秋季户外项目已经不再归属于登高爬山和露营了。 在社交平台上,你会看到不少“城巴佬”们选择拎上了小篮子,钻进树林草丛中去。 他们不是在cos野人,而是在进行一项颇具文艺气息的活动——捡秋。 捡秋,原本指的是农民前往田间收集遗落农作物。到了现在,更多是指人们捡拾秋天自然凋落的果实、树叶、枝条,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拼凑出一份专属于秋日的仪式感。 金黄的银杏叶摆成小猫,斑斓的枫叶精心压制成书签,再用几枝落果编串成风铃,秋日氛围感直接拉满。低成本、高治愈,捡秋也迅速成为受人热捧的秋日限定浪漫行为。 在抖音和小红书上,“捡秋”相关话题的浏览量均达到上亿级别,甚至各地文旅也在向大众推荐合适的捡秋地。捡秋,已经是毋庸置疑的秋季顶流了。 但这看似人畜无害的休闲活动,竟也在网络上引发了争议。 “求你们不要过度捡秋!”“这是捡秋还是扫荡?”“放过这片林子吧!”随手一搜,就有不少火药味十足的吐槽。 从全网追捧的治愈系,到全网群嘲的“争议咖”,捡秋到底经历了些什么?为了“捡秋”,城里人快薅秃山林了“捡秋”,还是“偷秋”?农民伤不起!景区禁止游客捡枫叶,网友质疑“太小气”,最新回应

Visit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