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视点丨中国“杂技之乡”再迎外籍学员:技艺共享 文明互鉴

AI Summary1 min read

TL;DR

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迎来多国留学生,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杂技学习。学校自2002年起已为34国培养超700名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技艺共享。

Tags

吴桥杂技对外交流

  位于京杭大运河畔的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是中国杂技发源地之一,是著名的“杂技之乡”。从街边杂耍到艺术明珠,吴桥杂技早已成为中国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近日,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迎来肯尼亚、越南等国家的27名留学生,这批留学生将在“杂技之乡”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学习。

  作为全国第一家杂技专业艺术学校,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自2002年起便敞开大门迎接海外学子,23年间已为亚洲、非洲及拉美等34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超700名杂技人才,成为中国杂技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来自孟加拉国的阿布·巴卡尔·吉哈德,今年7月来到了河北省吴桥县,开启为期两个月的杂技深造之旅。在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老师的指导下,阿布的水流星、球技等技艺进步明显。

  来自孟加拉国的法米达·法鲁克·坦尼姐妹怀揣着对杂技艺术的热爱,来到了吴桥学习杂技。转毯、晃圈、骑独轮单车……在老师的指导下,她们一遍遍修正动作、打磨技巧,技艺日渐精进,动作愈发流畅,已具备登台表演的能力。

  14岁的孟加拉国少年罗尼·谢克来到了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精彩绝伦的杂技、充满活力的校园、风味独特的美食……这里的一切都深深吸引着他。

  今年34岁的风利,2020年从坦桑尼亚来到吴桥,拜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吴桥杂技代表性传承人于金生门下。五年间,风利刻苦学习,练就了跳绳、翻跟头、滑稽表演、草帽飞舞等多种杂技技艺,逐渐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杂技演员,不仅在中国演出,还走向世界各地展示技艺。

  今年是肯尼亚小伙埃里克第二次来到吴桥。去年,埃里克在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学习了单车、二人技巧等杂技节目。学成回到家乡后,他凭借精彩演绎圈粉无数。观众的认可更坚定了他重返吴桥精进技艺的决心。

  在吴桥杂技艺术学校的排练厅里,来自塞拉利昂的小伙穆罕默德正在训练。这是穆罕默德第一次来到中国,吴桥浓厚的艺术氛围、当地人的热情好客,让初来乍到的他很快便融入了这里的生活。

  三顶草帽在埃塞俄比亚学员策加耶手中翻飞跳跃,配合他滑稽的表情与灵活的动作,让人目不转睛。来到中国吴桥学习杂技,策加耶心中充满了期待。

  红姆与吴桥杂技的缘分始于2016年。初次来到吴桥杂技大世界景区,现场的杂技表演让她深深震撼。从那以后,红姆便踏上了与吴桥的不解之缘。如今,她已从单纯的学员蜕变成为带队老师和翻译。角色的转变,见证着她在杂技之路上的成长与担当。

  统筹:李杰、王健、李佳琳

  编导:刘瑞娟

  记者:张玮华

  摄制:田金蕊

  包装:夏勇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Visit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