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在召唤
TL;DR
空军航空兵某旅作为'空天先锋'集体,在人民空军成立76周年之际,传承英雄精神,利用模拟训练和AI技术加速战斗力生成,为守护祖国蓝天而奋飞。
Key Takeaways
- •该旅传承抗美援朝英雄精神,培养新一代飞行员守护国家领空。
- •模拟训练和AI技术提升训练效益,缩短飞行员培养周期。
- •部队注重实战化训练,创新战法以应对未来空天战争。
- •官兵以强烈的忧患意识,不断探索克敌制胜的新方法。
Tags
冲锋,需要先锋。对于被人民空军表彰为“‘空天先锋’集体”的空军航空兵某旅来说,正处在这样的历史关头。
新华社太原11月10日电 题:蓝天在召唤
新华社记者刘济美、高玉娇
历史的时针,指向一个特殊节点。
2025年11月11日,人民空军成立76周年纪念日。站在此刻,回望历史、眺望未来——
上一场胜利,已经凝固成辉煌的战史。抗美援朝战争中,年轻的人民空军击落击伤敌机425架,创造了世界空战史上的奇迹。

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员在进行模拟训练(2025年11月2日摄)。新华社发(谭巳成 摄)
下一场胜利,祖国的蓝天正对人民空军官兵发出召唤。
冲锋,需要先锋。对于被人民空军表彰为“‘空天先锋’集体”的空军航空兵某旅来说,正处在这样的历史关头。
谁是明天的英雄
第一次走进空军航空兵某旅时,马骁只有25岁。那时,为了飞上梦想中的机型,他来到这支英雄部队。

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员在进行模拟训练(2025年11月2日摄)。新华社发(谭巳成 摄)
来到这里的“第一课”是到旅历史展览馆学习。一片静静摆置的美F-86飞机残骸向后来者们讲述着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抗美援朝战争中,这个旅的前身部队2次入朝作战,在飞行员人均飞行时间只有20多个小时的情况下,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取得击落击伤敌机67架的辉煌战绩。
“我们为何不畏强敌?”击落美国空军“双料王牌”飞行员费席尔的飞行员韩德彩说,“因为我们身后是一个崭新的中国,是一个醒来的民族。”
为了守护“崭新的中国”,这个旅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一个个熠熠生辉的名字——
“李世英中队”,在自己飞机未被击落、人员无一伤亡的情况下,取得击落击伤敌机14架的辉煌战绩,荣立集体一等功。

飞行前,空军航空兵某旅机务人员做最后准备(2024年12月31日摄)。新华社发(谭巳成 摄)
房福堂,为掩护战友,驾机冲向敌机群,与敌机战斗到最后一刻,最终壮烈牺牲。
宋义春,在对燃油耗光的战机实施迫降抢救时,为了避开机翼下的渔民,和战机一同坠入了大海。
在空军航空兵某旅的历史展览馆中,至今悬挂着一面中朝人民空军联合司令部、政治部授予的奖旗,上面题写:“发扬荣誉,保持荣誉”。
穿越历史的长空,谁是明天的英雄?
“英雄,不仅要流血牺牲,更要能为人民赢得胜利。”马骁说,这是一代代飞行员需要用奋斗实践的人生课题。

空军航空兵某旅开展超低空山谷突防演练(2025年6月23日摄)。新华社发(谭巳成 摄)
当“青春”与英雄“相遇”,血脉,滋养着一代代后来者——
马骁,如今已经走上这个旅的领导岗位,作为一支英雄部队的传承者,他感到无上的荣光,也感到肩头沉甸甸的责任。
屈炎晨,年轻的飞行副大队长,一直把打出“14:0”战绩的“李世英中队”当作榜样。如今,他已经数次在春节时执行战备值班任务,守护机翼下的万家灯火。
刘涛,“00后”飞行员,刚来时,望着旅历史展览馆里陈列的牺牲前辈照片,他默默攥紧拳头。现在他已经成为可以升空作战的新生力量。
初冬,寒意随风起。
但在这个旅的驻地——一座远离城市的小村庄里,每名官兵心头都洋溢着与时代同行的幸福感。
“我永远忘不了执行海上警巡任务时,从高空俯瞰到的祖国领海,那是一片纯净的蔚蓝。”对于马骁来说,他的幸福感来自于驾驶着自己梦想中的飞机守卫祖国蓝天。
飞行大队长杨耿权至今保存着儿子5岁时的画作:一架蓝色的飞机在雪白的云朵中穿行,旁边是用拼音写成的:爸爸,起落平安。
“让我们的下一代永远生活在和平安宁中,就是我们奋飞的意义。”杨耿权说。
加速,再加速
这是一支“传统”的部队。人民空军成立之后仅一年多,这支部队便由陆军调整组建而来,他们组建即参战,忠诚奋飞74载。
这又是一支“新潮”的部队,在这里,空战可能发生在虚拟空间,“虚与实的辩证法”是飞行员们讨论的热词。
“传统”与“新潮”之间,正映射着一支英雄劲旅顺应时代之变的加速发展。
阳光刺破云层,给远山镀上一层金边。

空军航空兵某旅展开对地攻击训练(2025年6月22日摄)。新华社发(谭巳成 摄)
坐在战斗机机舱内,飞行员孙林丰等待着进行改装考核的最后一项考核课目。如果能够顺利通过,他将获得梦寐以求的某型战斗机飞行战斗资格。
一声令下!拉升、拨杆、加力……孙林丰驾驶战机一飞冲天。
“不错!人是‘新手’,操作很‘老道’。”指挥室里传来对他的评价:各种操作信手拈来,战机微小反应能及时感应,能够敏锐抓住“对手”漏洞扩大己方优势。
年轻飞行员孙林丰的“老道”,源于这个旅里的模拟训练室。在那里,基础模拟器、战术模拟器、空中加油模拟器……各型功能各异的模拟器成为飞行员们热捧的对象。在真正升空前,孙林丰已经在这里积累了足够的“航时”经验。
实际上,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利用虚拟环境提升训练效益,已成为世界各军事强国的共识。

空军航空兵某旅开展实战化飞行训练(2025年1月2日摄)。新华社发(谭巳成 摄)
“航空兵是空军主战兵种,飞行员更是刀尖中的刀尖。”模拟训练室工程师段令介绍,飞行员培养的速度某种程度上映射着航空兵战斗力生成的速度。
加速,再加速!翻阅这个旅的飞行员培养记录册,有了模拟训练作为“孵化器”,“加速”的节拍跃动其中:飞行员培养周期不断缩短,培养质效不断提高,向空军部队输送大批飞行骨干苗子。
“模拟训练不是虚拟训练。”杨耿权说,模拟训练在打造战场环境、探索战术战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对现代战争,“模拟”是达到“真实”的有效途径。
厘清“虚拟”和“真实”的辩证法后,一条“高质量、高效益、低成本、可持续发展”的战斗力建设和运用路子逐渐走开——
一场备受瞩目的联合演习拉开帷幕。
俯冲、潜入……混乱局势中,一架战机按计划蛰伏于山谷进行超低空飞行,突破“敌”雷达阵地,对目标实施精确打击后全身而退……
指挥所内,响起一片掌声——这标志着,他们此前在模拟训练中研究的新战法,得到了实装实飞的验证。

空军航空兵某旅开展空中实战化训练(2025年1月2日摄)。新华社发(谭巳成 摄)
从“简易机电”练基本动作,到“计算机仿真”练操作程序,再到“组网互联”练战术战法……踏着人民空军建设发展的步伐,这个旅不断推进模拟化、网络化、对抗性手段建设,在上级组织的演习中,实现某型目标“六打六中”。
“在人民空军的发展历程中,模拟训练与飞行训练相伴相生。”空军参谋部田野告诉记者,大强度、高逼真、规范化的模拟训练,已成为加速空军部队战斗力生成的有效途径。
下一场胜利
短短几分钟,汗水就湿透了马骁的衣服。
这一次,他的“对手”是AI。
这个曾经飞过5型战机的优秀飞行员坦言,他感到AI具有极强的压迫感、巨大的攻击欲望和“从不犯错”的稳定性。
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在每一名官兵心头敲响催征的鼓点。
唯有向新突破!之后不久,AI自主空战模拟器被引入旅里的模拟训练室。
“AI自主空战系统具有很强的自我学习和提高能力,可以把与飞行员对战的数据进行整合,通过学习飞行员空战技巧,完成自我升级优化。”马骁介绍,它吸取全旅飞行员的优点,逐渐成为一名“全能”的“对手”。
这样的“对手”倒逼飞行员们不断创新战法,推动多个实战化课目取得新突破,飞行技术得到新跃升。

空军航空兵某旅开展空中实战化训练(2025年1月2日摄)。新华社发(谭巳成 摄)
“党和人民把武器装备交到我们手中,我们对武器装备的掌握够不够透?对敌情的研究理解够不够深?对战术战法的探索创新够不够强?”杨耿权告诉记者,时代飞速发展的脉动,带来的强烈忧患意识,牵引着每一名官兵。
从单个飞行员培养,到战术战法创新,再到与AI对抗训练……所有的变化,指向一个关键词:胜战。
下一场战争什么时候开始?是什么样式?
创新求索,一连串的问号拉直的过程,就是从胜利走向下一场胜利的过程。
时间,终将给奋斗以答案。
站在今天的历史节点上,展望建军百年,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仍在加速。
面对未来空天一体、信息主导的作战样式,这个旅瞄准实战需求,抽调骨干组建“研战中心”,研究潜在对手,探索克敌制胜的新招法;参与模拟训练架构由单一兵种向多兵种联合、作战能力体系更加集成的实践探索。
“我们不仅要研究今天的战争,也要研究未来的战争。”这个旅的指挥员告诉记者,求索永不停息,让“未知”变“已知”,唯有靠勇气和智慧才能打赢未来战争。
70余载守护,70余载奋飞。
朝阳从地平线跃起,晨曦照耀着列队行进的飞行员们,一次新的起飞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