唠“科”话|体感入冬、气象入冬、节气立冬,冬天到底来了没有?
TL;DR
北方多地气温骤降,体感如冬,但气象学上入冬需连续低温低于10°C。太原等地未达标,东北已入冬,体感与实况差异因风速湿度等影响。注意保暖防病。
Tags
10月以来,北方多地出现连阴雨天气,气温直线下降。为应对连续低温,山西太原19日开始提前供暖,比去年同期早了10余天。北京南郊观象台20日最低气温跌破冰点,一些网友表示,今年感觉像是“一秒入冬”。
新华社太原10月21日电(记者樊欣阳、柴婷)10月以来,北方多地出现连阴雨天气,气温直线下降。为应对连续低温,山西太原19日开始提前供暖,比去年同期早了10余天。北京南郊观象台20日最低气温跌破冰点,一些网友表示,今年感觉像是“一秒入冬”。
10月19日,工作人员在太原市集中供热调度中心监测供热情况。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入冬、立冬、冬至有啥区别?
“上一秒”还秋高气爽,“下一秒”就火速“入冬”,难道冬天真的来了?入冬、立冬、冬至,听起来好像都是迈入冬天的信号,它们有啥区别?
山西省气候中心正研级高工刘月丽解释说,气象学上的入冬,是指按照气象学标准进入冬季的意思,而立冬、冬至均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从气象学上来说,是以温度来划分四季。以当年5日滑动平均气温稳定降到10摄氏度以下时,第一个小于10摄氏度的日期作为冬季的开始。
而根据节气划分的四季中,冬季,以立冬为起点,冬至为中点,终点在立春前。立冬日期基本固定在每年的11月7日或者8日。冬至,俗称“数九”,这一天太阳照射北半球时间最少,白天最短。
真的提前入冬了吗?
家住山西太原的荆先生表示,今年太原的气温让他感觉陌生,“骑电动车明显感觉到寒风刺骨,冷风直往身体里钻。”近期,多地气象台发布了道路结冰预警,不少网友也表示感觉今年已经提前入冬。事实当真如此吗?
10月18日,一位小朋友在电动自行车的挡风后面躲风。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刘月丽表示,从气象学意义上说,各地气候特点不同,进入冬季时间也各不相同。以山西省太原市为例,接下来几天的最高气温预计都将超过10摄氏度,并不满足连续气温稳定在10摄氏度以下的判定条件,因此,并不能从气象学角度定义目前山西太原已经提前入冬。而在我国东北等地,未来几天的温度持续在10摄氏度以下,甚至最低温已至零下,已达到入冬标准。
为什么体感和实际情况有“温差”?
专家分析,人的感觉主要依赖“体感温度”,这往往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例如风速、湿度、日照、穿着等等。大风天里,即使气温是5摄氏度,体感可能接近0摄氏度。这种“湿冷”或“风寒”让人的“体感温度”比实际平均气温冷得多。
今年北方多地秋天短暂,可以说是刚从偏暖的“夏天”直接过渡到了10摄氏度左右的气温,有着从“暖”到“冷”的剧烈反差,这也会极大地强化“入冬”的感知,让人从心理上产生“断崖式降温”和提前入冬的感觉。
不论如何,虽然有些地区气象意义上的冬天还未正式“报到”,但寒冷的感觉已然真实。大幅降温容易引发心血管类和呼吸系统的疾病,成为感冒、流感等流行病的诱因。专家提示,尽管俗语中有“春捂秋冻”的说法,但对于免疫力较低的人群,仍要及时添衣,注意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