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拍学生「自愿」砸手机视频引关注,教育局称方式不当,学校应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

AI Summary1 min read

TL;DR

河南郑州一中学老师拍摄学生'自愿'砸手机视频,引发热议。教育局回应称方式不当,专家警告此举可能助长暴力解决问题倾向。

老师持手机拍摄,学生捡起砖头砸手机,家长在身后强调“用点力”。近日,从河南郑州新郑市一中学内流出的几段视频,引发网友关注。 视频流出 老师拍摄学生“自愿”砸手机,教育局明确“方式不当” 多段视频显示,该校教师发现学生携带手机后,要求学生用砖头亲自砸毁。 在女生版本的视频中,教师不仅询问了学生是否自愿,还特意确认了家长是否同意。当学生开始砸手机时,家长在其身后强调“用点力”。类似的场景同样发生在男生身上,砸手机过程中有人表示这是“自愿”行为。 图为网传视频截图 这些视频引发热议,许多网友对教师此举表示不解,认为“没收即可,为何要毁物?” 也有网友认为学校的做法无可厚非,严格管理有助于控制学生沉迷手机,仅对手机被损坏表示心疼。还有网友认为这种方式过于极端,可能适得其反,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 10月13日,新郑市教育局就此事作出回应。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他们高度重视此事,已经介入处理。该局在回应中指出,“老师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方式不当”。目前,具体情况仍在调查处理中。 专家点评 家长与老师合谋“吓唬”,或给学生埋下“暴力解决问题”隐患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实践哲学研究室主任王晓勇认为:该行为的核心问题在于强行违背了孩子的意愿。无论家长与老师如何“合谋”,以这种涉嫌公开羞辱的方式进行强行管制,都严重忽略了对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基本尊重,侵犯了其应有的自由,是一种非理性的教育暴力。 王晓勇表示,教育的目标是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地处理问题,而砸手机的行为本身,就在为孩子示范一种粗暴、非理性的解决方式。这可能导致孩子在未来也习惯于用暴力手段应对矛盾,埋下更大的隐患。 王晓勇呼吁,尽管家长、教师的初衷是出于对学生沉迷手机的担忧,但“貌似为孩子好”并不能成为手段不合理的借口。这种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用错误的方法试图达成正确的目标,最终只会南辕北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价值观养成造成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老师拍学生"自愿"砸手机视频引关注 教育局:方式不当

Visit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