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邀你为“太空小鼠”取名啦!

AI Summary1 min read

TL;DR

中国空间站首次在轨饲养4只小鼠进行科学实验,研究失重影响。新华社邀请网友为这些‘太空小鼠’取名,目前小鼠状态良好。

Tags

小鼠实验单元编号航天员
"新华社记者记录了一组鼠鼠微镜头——微镜头一:航天员为小鼠装置补水20毫升记者从中国空间站传回的视频中看到,航天员首先将装有4只小鼠的实验单元从上行软包中取出,并完成小鼠实验单元的在轨安装,并接通电源。"

  10月31日,4只小鼠随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飞赴太空。目前,鼠鼠已经入住中国空间站。这四只编号为154、186、98、6的小鼠还没有姓名,新华社诚邀各位网友为“太空小鼠”取名!

  鼠鼠档案一

  编号:154

  性别:雌

  鼠鼠档案二

  编号:186

  性别:雌

  鼠鼠档案三

  编号:98

  性别:雄

  鼠鼠档案四

  编号:6

  性别:雄

  这是我国首次在轨实施国内啮齿类哺乳动物空间科学实验,选用两雌两雄4只小鼠进行在轨饲养,重点研究失重、密闭等空间条件对小鼠行为模式的影响。

  目前,4只小鼠状态活泼,“感觉”良好。新华社记者记录了一组鼠鼠微镜头——

  微镜头一:航天员为小鼠装置补水20毫升

  记者从中国空间站传回的视频中看到,航天员首先将装有4只小鼠的实验单元从上行软包中取出,并完成小鼠实验单元的在轨安装,并接通电源。随后,航天员为装置补水20毫升。

  电源接通后,装置内的实时温度保持在26摄氏度左右。后续航天员对小鼠进行在轨饲养时,只需要进行补水即可。

  微镜头二:4只小鼠“轮流”在躲避窝中休息

  小鼠们“轮流”在实验单元内的躲避窝中休息,不时在笼壁上来回攀爬,看上去状态活泼。它们很快就找到了鼠粮的位置,并“摇头晃脑”地啃了起来。

  4只小鼠在地面时,已经以“雌雄同笼”的方式分别装在两个实验单元中适应几天了,所以可以看到它们进入空间站后取食正常。此外,躲避窝也发挥了作用,小鼠是穴居动物,躲避窝给它们提供了安全感。

  微镜头三:实验单元内有少量粪便漂浮

  实验单元刚从上行软包中取出时,可以看到一些小鼠的粪便和食物残渣在实验单元内部呈现漂浮状态。装置通电后,内部产生风场,漂浮物随之消失,单元内顿时干净整洁了很多。

  所有小鼠脱落的毛发、排泄物、粪便等,都会通过风场贴在底面的粘性表面上,从而实现垃圾收集。

 

  记者:李国利、刘艺、黄一宸、张斌、王春涛、李明刚、郭明芝、岳梦迪

  鸣谢:中国科学院

Visit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