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视点丨多地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怎么休更合适?

AI Summary1 min read

TL;DR

多地探索中小学春秋假制度,旨在错峰出行和促进文旅消费。实施中需结合本地实际,避免增加学业负担,并加强家长带薪休假配套。

Tags

春秋假
今年9月,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就探索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等作出安排,引发社会关切。

  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 题:多地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怎么休更合适?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今年9月,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就探索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等作出安排,引发社会关切。

  目前,这一制度落地有何进展?中小学春秋假怎么休更合适?“新华视点”记者进行了调查。

  部分地方已出台春秋假方案

  《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气候条件、生产安排、职工带薪休假制度落实等因素,科学调整每学年的教学和放假时间,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相应缩短寒暑假时间,增加旅游出行等服务消费时间。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已有一些地方制定了中小学春秋假实施方案。广东佛山明确,2025至2026学年的秋假安排在11月12日至14日,共三天;春假安排在“五一”假期前后,共两天。湖北恩施州规定,春假和秋假时长均不少于1周,原则上与法定节假日或双休日衔接。江苏出台文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试行将“五一”前3个工作日、国庆前3个工作日分别设置为中小学春假和秋假。浙江11个设区市均发布了中小学春秋假相关文件,成为全国首个全省推行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省份。

  今年杭州部分城区的秋假自9月28日开启,市民袁林利带着四年级的儿子去了四川旅游。“秋假连上国庆、中秋假期一共能休11天,我们深度游览了都江堰、三星堆、九寨沟等景点。孩子很满意,回来一直念叨在秋假学到的知识比看历史书更有趣。”她说。

  今年恩施州利川市的春假则和清明节相连,一共达到5天。“有了这5天假,我们幸运地避开了‘五一’小长假的旅游高峰,孩子能更从容地感受春天。”一名家长说。

  采访中,已实施春秋假地区的多名家长和教师表示,春秋假有利于家庭错峰出行,让孩子更好感受自然山川和历史文化;老师能缓解教学压力,为下一步的教学工作做准备。恩施州咸丰县民族中学教师廖艾平说,自己所带班有54个学生,大多数家长对放春秋假的效果感到满意。

  春秋假究竟应该怎么休?

  与此同时,对于增加中小学春秋假,社会上仍有担忧的声音。

  社交媒体上,有人评论说,小孩自制力较差,开学刚收心就又放假,学习状态会受影响;有网友担心,双职工家庭孩子独自放假在家,没人看管还可能沉迷电子产品;还有受访家长表示,现在升学压力很大,春秋假可能成为变相补习课。

  记者了解到,有的地方在实施方案中要求学校在春秋假组织开展文体、社会实践等多种活动,有的要求学校利用春秋假进行教师教研比武、交流培训等。“压力比平时还大,有假期却没有‘减负’。”一位教师说。还有受访学生表示,假期各科都有作业,收假后学校马上就组织考试,这几天基本都在刷题。

  春秋假究竟应该怎么休?一些先行先试的地区提供了有益经验。

  杭州是国内最早探索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城市,20余年的实践,让“每年春秋出门走走”成为许多杭州家庭的生活习惯。杭州市学军小学校长张军林表示,“杭州经验”最重要的一点,是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把“托底”责任落实到位,提升假期托管等服务水平,不能“一放了之”。

  “杭州放了这么多年的春秋假,基础教育水平依旧处于领先位置,家长的焦虑少了,制度推行的阻力也就小了。”浙江省教育宣传中心主任薛平说。

  与教育发达的杭州不同,地处山区的恩施州,在探索中发展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春秋假形式。今年春假期间,一些学校组织学生参与 “春耕农忙”实践,让学生观察植物生长、绘制自然笔记;今年秋假正值收获季,不少学校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接触自然、参与秋收劳动。

  “我们是农村学校,留守儿童较多。学生可以通过劳动实践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培养节约意识和生活能力。”恩施州咸丰县坪坝营镇杨洞中小学校校长敖超说。

  恩施州教育局工作人员吴振介绍,教育部门严禁学校在秋假期间给学生布置任何形式的家庭作业、实践报告等;不对假期活动进行考核、评比,不要求学校报送总结材料,避免增加教师负担。

  细化配套政策避免制度变形走样

  受访专家表示,春秋假制度能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对文旅消费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下一步还需细化配套保障政策、完善监督约束机制,避免制度变形走样。

  首先,要切实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让家长与孩子可以“同频休假”。

  “落实春秋假的关键是破除当前存在的休假障碍。”薛平建议,研究出台相关鼓励措施,推动企事业单位配合中小学春秋假时间安排家长错时休假。

  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建议,由各地教育部门会同劳动人事部门统筹安排中小学春秋假,确保有子女的职工自主安排带薪休假、弹性休假。

  其次,应结合本地实际合理设置假期,避免全国“一刀切”。

  辽宁省沈抚育才实验学校小学部副校长常健康说,各地气候差异很大,根据本地季节特点错峰放春秋假,踏青、赏秋的体验会更好,出行成本也更低。

  辽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党委书记李江涛表示,各地期中期末考试时间和寒暑假时间不尽相同,春秋假应结合各地学年的具体情况来设置。“比如沈阳的寒假比起南方时间更长,设置春秋假后,是否可以相应缩短寒假,让假期结构更科学、更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

  再次,落实中小学春秋假制度需要加强多部门协作,联合推进实施。

  华中师范大学测量与评价研究中心主任胡向东认为,相对于地方文旅、发展改革等部门的积极态度,当前地方教育系统对于推进春秋假的态度普遍比较审慎,大多还在观察研究试点地区的经验。“实施春秋假的主体责任集中于教育系统,但与之相关的安全风险、教学压力、孩子沉迷网络等现实问题非一家之力能解决,需要加强跨部门协作。”他说。

  专家还建议,规范假期托管服务的收费项目,完善教师假期加班薪酬保障;鼓励有资质的社会机构组织游学、场馆育人课程等,进一步丰富春秋假文旅产品。

Visit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