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进博会丨从一家企业展台看全球创新与本土创新的双向奔赴
TL;DR
第八届进博会复星医药展台展示全球与本土创新双向奔赴,如Marie立式粒子治疗系统适配中国需求,CAR-T产品数据反哺全球研发,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经验推动技术升级。
Tags
新华社上海11月9日电 题:从一家企业展台看全球创新与本土创新的双向奔赴
新华社记者杨有宗、杜康
走进第八届进博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复星医药展台前人头攒动。在这里,记者看到的不是单纯的“海外展品”陈列,而是一幅全球创新与本土创新双向奔赴的生动图景。
首秀展品即瞄准中国临床需求,本土CAR-T产品的患者数据反哺全球研发,全球领先的手术机器人系统因中国医院实践升级技术,本土人工智能医疗方案正融入国际服务体系——从复星医药展台,能清晰看见全球创新与本土创新如何相互成就、共生共荣。
本届进博会,复星医药的中国首展产品“Marie立式粒子治疗室内系统”备受瞩目,该产品于2025年7月获美国FDA批准上市。
全球尖端技术之所以能“落地即适配”,主要得益于以本土需求为创新指南。据悉,Marie立式粒子治疗室内系统摒弃了传统质子、重离子治疗系统中庞大笨重的旋转机架,将传统治疗室的面积从120平方米缩小到30平方米,高度从3层楼高降为1层楼高,可在医院现有空间安装。
复星医药董事长陈玉卿表示:“未来我们将积极推动这一创新技术在中国的落地,希望为中国肿瘤患者带来更舒适、更高效的治疗选择。”
一年一度的进博会不仅是一场“引进来”的全球贸易盛会,也是全球创新与本土创新双向奔赴的舞台。
连续八年在复星医药展台展出的中国首款CAR-T产品奕凯达,用一组数据诠释了创新本土化对全球的反哺力:累计治疗超1000位淋巴瘤患者、覆盖29个省区市190多家治疗中心、纳入超190款医保与商保……这些本土实践,正成为复星医药与海外合作伙伴共同提升CAR-T产品可及性的重要依据。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进化史”更是双向奔赴的缩影。连续八年参展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从最初的“设备引进”,到如今构建“手术机器人生态圈”的转型,助力我国手术机器人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自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进入中国以来,已累计培训1.5万余名医疗专业人士,这些本土医生的操作经验与临床方案正通过全球协作网络,反哺达芬奇机器人的全球技术升级。直观复星首席执行官刘釜均表示:“直观复星正在加速构建以中国医患需求为核心,融合本土创新、系统培训、高品质服务与AI智造的手术机器人生态圈。”
“开放合作是加速创新的最佳路径。”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说,高水平开放的中国始终是世界发展的确定性机遇,未来将继续发挥复星在全球的产业优势,整合全球资源助力本土创新,也让中国创新造福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