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馆弦歌丨感受科技魅力 激发科学梦想——高校科技展馆激励青年学子传承科学精神

AI Summary1 min read

TL;DR

高校科技展馆如哈工大航天馆、西工大军工中心及西农大博览园,通过实物展示激发青年学子科学梦想,传承科学精神,激励他们为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Tags

校馆弦歌

  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 题:感受科技魅力 激发科学梦想——高校科技展馆激励青年学子传承科学精神

  新华社记者许祖华、杨思琪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馆探索航天科技的奥秘,在西北工业大学军工素质教育实践中心感受大国重器的魅力,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体验农业科技的发展脉络……大学里的科技展馆让青年学子在感受科技魅力的同时,既激发了科学梦想、传承了科学精神,更激励他们主动为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走进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馆,仿佛置身于中国航天事业的时光长廊。

  始建于1986年的哈工大航天馆是全国高校规模最大、展品最丰富的航天主题展馆。展区分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哈工大与中国航天”等四个主题展厅和“导弹”“发动机”两个专题展厅,通过数百件珍贵的航天实物和模型,全方位展现了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历程。

  在这里,从见证我国导弹技术发展重要里程碑的“东风二号”导弹实物,到开启中国航天新纪元的“东方红一号”卫星,再到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尖兵一号”返回舱,每一个展品背后都凝结着无数中国航天人的心血与智慧。

  这里还有来自月球和火星的“信使”:嫦娥五号、六号月壤采样任务钻采子系统和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上的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智能结构,代表着中国航天在深空探测领域的尖端技术,承载着中国航天人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精神。

  在“哈工大与中国航天”展厅科研成果展区,哈工大服务航天强国建设的诸多标志性成果,是哈工大与中国航天事业同频共振、同向同行的生动注脚。

  在航天馆担任讲解员的哈工大计算学部2024级博士研究生孙浩坦言:“讲解工作促使我深入钻研,将课堂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这是一种宝贵的学习体验,也让我对未来的科研工作充满期待,立志做一名不懈追求真理、勇于探索未知的追光者。”

  “运-20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款大型多用途运输机,代号‘鲲鹏’,其研制背后蕴含着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在西北工业大学长安校区的军工素质教育实践中心室外展场,一架运-20物理样机展开钢铁之翼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成为这里最受瞩目的“明星”展品。

  作为西工大展示“三航”特色与军工底蕴的窗口,军工素质教育实践中心按照“以实物展示‘三航’科技演进史”的设计思想进行建设,满足学校航空、航天、航海学科教学实验、实践及国防科普教育需求,支持“总师型”人才培养,普及“三航”科技知识,传承弘扬国防军工文化。

  中心的室外展场为“三航”整机展区,展示代表性“三航”装备;室内展馆规划建设航空、航天、航海主题展馆和发动机、无人机专题展馆等。

  目前室外展场已完成一期建设,展出运-20、轰-6、歼轰-7和“东风二号”导弹等。室内展馆中国航空史临展厅、艺术厅已建成,其他专题展馆正在建设中。

  “中心将努力建成反映‘三航’科技创新发展历程、展示‘三航’发展成就和科学家精神的重要阵地。”西工大博物馆建设筹备处处长李小聪说。

  担任学生讲解员的西工大电子信息学院2024级本科生余锦扬说:“这里展示的大国重器背后,有不少西工大校友和科研团队的深度参与和贡献,承载着科学精神和家国情怀。作为一名西工大学子,我们要以师长为榜样,为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今年开学季,位于陕西杨凌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成为新生了解农业科技发展和学校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热门打卡地。

  西农大博览园是集农业科技展示与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建有昆虫博物馆、动物博物馆、土壤博物馆、植物博物馆、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5个专业博物馆。作为西农大服务教育、教学、科研、科普的重要基地,博览园以新颖独特的展示形式,丰富的标本、实物、文物、模型以及现代化手段,展现了动物、昆虫、植物、土壤的奇趣世界和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历史。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新生们沉浸于博览园各展馆之中,眼前的展品与学校的农学、植保、动科、资环等专业紧密关联,使他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提前感知专业魅力,上了一堂生动的专业认知课与思政实践课。

  西农大资源环境学院2025级本科生杨子泽深有感触:“作为一名西农大的学子,我们要深植农业情怀,锤炼为农本领,用所学的知识服务‘三农’,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为乡村振兴和建设农业强国贡献力量。”

Visit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