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丨防灾减灾,韧性建设很重要

AI Summary1 min read

TL;DR

10月13日是国际减灾日,主题强调投资韧性建设以提升防灾减灾能力。联合国呼吁各国增加投资,因灾害损失巨大且当前资金不足,需将风险纳入决策。

Tags

国际减灾日

  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 10月13日是第36个国际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投资韧性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联合国呼吁各国加强对防灾韧性投资的重视。

  暴雨、洪涝、地震、干旱等自然灾害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联合国《2025年减少灾害风险全球评估报告》显示,灾害造成的直接损失已达到每年大约2020亿美元,若计入更广泛的经济影响,损失估计高达2.3万亿美元。

  这些数据反映出全球抵御灾害的韧性有待提高。联合国数据显示,各国公共预算中用于减少灾害风险的资金比例不足1%,2019年至2023年间,仅有2%的官方发展援助项目纳入了减少灾害风险目标。此外,用于防范灾害的人道主义资金也在不断减少。

  联合国官网通告中说,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经济战略通常都忽视灾害风险,“这让脆弱性加剧、潜在损失攀升”。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认为,这不仅是一个资金缺口,更是一种误判。他在官网致辞中说,在发展中国家,向具备抗灾能力的基础设施每投入1美元,就能在灾害发生时减少损失4美元。

  他呼吁各国政府和捐助方加大对减少灾害风险的投资力度,希望公共和私营部门制定每项决策时都将灾害风险纳入考虑范围,推进抗灾韧性建设,普及韧性理念和防灾减灾知识技能。

  联合国会员国2015年通过《仙台减少灾害风险框架》,目标是在2030年之前减少自然和人为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伤亡。2023年联合国大会期间进行的中期审查显示,尽管越来越多政府建立或升级了国家损失核算系统,越来越多国家制定了减少灾害风险战略,但相比不断增加的灾害影响,全球在灾害风险管理方面的进展“是微弱而不足的”,需要通过系统思维和协作行动,提高风险应对能力,以预防、管理和减轻全球风险。

Visit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