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走笔|怎一个“香格里拉”了得
TL;DR
香格里拉不仅是自然美景的代表,如石卡雪山和普达措景区的生物多样性,还融合了传统与现代文化,如独克宗古城的饮食和文创,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各民族共建的美好家园。
Tags
虞婉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各民族共建的美好家园即是“香格里拉”。
每登上一步阶梯,呼吸的短促便增加几分,驻足抬眼,头顶是蓝天,大朵大朵的白云仿佛唾手可得。“见天地,渺小和敬畏感油然而生。”来自苏州的游客虞婉说,正值假期,终于来到了“诗与远方”的香格里拉。

在位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市的石卡雪山,环视四方,俯瞰山势,可清晰地看到植被的层次过渡,不同的植物铸就了石卡雪山丰富的垂直带谱景观。沿着山川的轮廓,香格里拉也让世界见证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比如同样拥有复合生态系统的普达措景区:森林、湖泊、冰川、沼泽等多元生态场景,为多种珍稀濒危及保护植物物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等提供了生长与栖息的“住所”。

“在普达措景区的自然教育‘课堂’上,每个季节‘上课’的内容都不一样。游客可以参与播种青稞、放牧牦牛、识别五花草甸上的各种花卉、制作植物标本、采摘松茸……”普达措景区解说员冯世昌说,沉浸式的文旅体验,吸引了众多游客参与。
此时,秋意渐浓,草甸褪去青翠,披上了辽阔而苍凉的黄褐色。“喝碗酥油茶,搭配青稞粑粑、乳酥等,一口下去,暖到心里。”在独克宗古城开小吃店的卡瓦卓玛说,在本地食材中注入时尚元素,牦牛奶酪披萨、奶渣司康等拉近了传统饮食文化与年轻消费者的距离。

传统和现代在这里实现了“良好的沟通”。曾经马帮如织、贸易频繁的独克宗古城,是茶马古道滇藏线的咽喉枢纽,催生了马帮驿站、会馆等业态。历史进程中,各民族交融共生。如今的古城里,传统藏式建筑之下生长着民宿、非遗文创小店、写真馆等新业态。
怎一个“香格里拉”了得?香格里拉,藏语意为“心中的日月”。“它不仅仅是人们向往的‘远方’的代名词,还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虞婉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各民族共建的美好家园即是“香格里拉”。

前不久,第三届世界的“香格里拉”文化旅游节举行,在迪庆州民族大剧院,2025年原创民族歌舞剧《千年回响》完成首演。舞台上,起初风沙悲鸣、满目荒芜,受白牦牛指引,智者踏上了寻找香巴拉净土的征途。而“香巴拉”不在“远方”,就在一滴水、一颗心、一片绿串联起来的脚下,在人心相连、万物共生的美美与共之中。(荆昭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