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消防日:各地筑牢安全“防火墙”

AI Summary1 min read

TL;DR

全国消防日期间,各地通过场景化渗透和科技化赋能,开展形式多样的消防宣传活动,如主题地铁、AI隐患识别和社区志愿服务,旨在提升公众安全意识,筑牢城乡安全防火墙。

Tags

消防宣传安全全国消防日消防安全消防宣传科技赋能社区服务

  新华社北京11月9日电 题:全国消防日:各地筑牢安全“防火墙”

  新华社记者陈圣炜、姚子云、毛思倩

  11月9日是我国第34个全国消防日。围绕“全民消防、生命至上——安全用火用电”主题,近期多地推出一系列形式新颖、内容扎实的消防宣传活动,通过创新宣传载体、科技赋能等形式,各地努力构筑起一道坚实的城乡安全“防火墙”。

  场景化渗透 让消防知识触手可及

  多地消防部门积极探索,将消防安全知识融入市民日常生活的各类场景,让消防宣传更加接地气、聚人气。

  在江苏苏州,消防主题文化宣传阵地深度融入城市轨道交通。3号线的消防主题地铁专列6节车厢被消防元素装点一新。从消防通道标识提醒到各类实用消防标语,涵盖电动车安全、家庭火灾应对等内容。漫画生动有趣,标语简明易记,让乘客在通勤路上轻松学到消防知识。

  设在李公堤西站的消防安全体验站则让市民从“看到”升级为“体验到”。这里集模拟灭火、消火栓操作、地铁逃生体验等七大实训项目于一体,市民在候车间隙就能“零距离”接触消防设备。

  江西消防联动菜鸟、美团、滴滴出行,推出两大特色活动:快递包裹、外卖订单嵌入“三清三关”知识卡片;网约车、出租车行程中穿插“勿放易燃易爆物品”语音提示,实现“时时学消防、处处讲安全”,进一步扩大宣传覆盖面,提升触达效率。

  江苏省消防救援总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创新各类“面对面”“手把手”的宣传教育方式,提高消防宣传的针对性和体验感,让消防安全常识融入生活、便于理解接受、成为行动自觉。

  科技化赋能 让安全防护“入脑入心”

  各地各部门积极运用新平台、新技术,推动消防宣传从传统方式向智能化、科技化转型。

  盐城市消防救援支队推出“AI扫隐患”智能应用,嵌入“江苏消防安全码”微信小程序,市民只需拍摄上传家中关键区域照片,内置的AI视觉模型便能秒级识别电气线路老化、杂物堆放、电动车入户等常见隐患。

  “真没想到,随手一拍就找出了家里的火灾风险。”市民王女士体验后连连称赞。短短几秒钟,系统不仅能在照片上用红色框线精准标注隐患位置,还会同步生成风险说明和“一步一图”式的整改指引,让普通市民轻松掌握专业消防知识,实现“即拍即查、秒出结果、精准整改”。

  除了用火安全,安全用电也是今年消防宣传的重点。消防日前夕,一场走进宿迁青海湖路小学的消防宣传活动中,智能巡检机器狗、红外热成像无人机等电力巡检设备,生动展示了科技如何为用电安全保驾护航。“无人机在线路巡检的同时,能及时感知异常热源,实现火灾隐患的早期预警,并实时把画面传输给监测人员。”国网宿迁供电公司青年志愿者曹萌萌向孩子们讲解电力“黑科技”在现代消防中发挥的作用。

  形式多样 筑牢安全“防火墙”

  敲开家门耐心讲解、疏通楼院“生命通道”、安全知识“走上舞台”……各地走进重点人群,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筑牢安全“防火墙”。

  深圳将家庭和社区作为宣传重点,通过公益短片、互动体验、案例警示等形式,引导公众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江西萍乡“敲门嫂”、南昌“邻里消防帮帮团”、赣州“红马甲”等志愿服务队,通过社区宣讲、上门走访等方式,将消防安全知识精准送达千家万户。

  江西消防宣传月启动仪式上,高校师生组成的“消防宣传天团”成为焦点。啦啦操《安全之光·悦动青春》将火灾逃生姿势融入舞蹈;情景剧《消防在我心》把灭火器使用口诀搬上舞台,消防知识在欢声笑语中深入人心。

Visit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