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走笔|东坡的魔方

AI Summary1 min read

TL;DR

文章通过三苏祠游览和东坡诗词魔方,探讨苏轼多舛人生中的乐观与豁达。他虽屡遭贬谪,却在困顿中坚守本心,以诗词和美食点亮生活,成为中华文化的精神象征。

Tags

苏东坡人生三苏魔方苏轼
苏轼的人生魔方,起始于绚烂。

  假期自驾去四川,重游了眉山三苏祠。位于眉山市区的三苏祠庄严肃穆,古朴的红墙灰瓦、飞檐斗拱,处处展现着中国传统建筑的美。这不仅是座建筑,更像是一部活着的历史,讲述着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传奇故事。

  “眉州第一树”千年黄葛树遒劲繁茂,我们在树荫下集结,跟随导游的脚步开始游览。导游说,如今的三苏祠占地百余亩,保存有16处古建筑及苏宅古井、苏宅丹荔等遗迹,陈列有三苏家训家风、生平成就、东坡书法碑刻等,是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三苏纪念祠堂。

  三苏祠里的“眉州第一树”。吉哲鹏摄

  行走在飨殿、瑞莲池、洗砚池、古井、百坡亭之间,三苏父子的文学魅力和人格魅力穿越时空,无论是为文、为人还是为政,都被后人推崇备至,映照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三苏祠的文创商店里,一个别致的魔方吸引了我。它与众不同,是个东坡诗词魔方,每一面都刻着不同的名句,比如“人间有味是清欢”“应似飞鸿踏雪泥”“此心安处是吾乡”“一蓑烟雨任平生”等。转动这个魔方,既能玩,又能重温这些诗词名句。

  在三苏中,苏轼影响力最大、成就最高,但他的人生也最为颠沛。魔方在手里转动,六面词句打乱又重组,一番思绪涌上心头,这魔方的每一面,何尝不是他人生散落的碎片?

  东坡诗词魔方。吉哲鹏摄

  苏轼的人生魔方,起始于绚烂。少年时春风得意,21岁便中进士,主考官欧阳修惊叹“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但命运很快拧乱了魔方。谪居黄州四年,苏轼从挥毫泼墨的翰林学士变成了扶犁耕作的东坡居士,在“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困窘中淬炼出别样光芒。他却坦然接受这巨大的落差,开垦了一方荒地,使之成为良田,并名之“东坡”,“荒田虽瘠薄,努力或能餐。莫笑生涯苦,心宽天地宽”。

  林语堂称苏东坡为“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被贬黄州后,他脱下官服,开垦荒地,自称“东坡居士”,在粗茶淡饭中品出了“清欢”。美食东坡肉背后也有故事。当京城同僚享用御赐羊肉时,他守着灶台琢磨“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用一块普通的猪肉,烹制出流传千年的“东坡肉”美味。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吉哲鹏摄

  当人生从云端坠入泥淖,苏东坡却在困顿处点亮心灯,辟出一条诗意的蹊径。公元1082年春天的黄州郊外,苏东坡和友人踏青路上突降大雨,同行者狼狈奔走,他却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在风雨中悠然自得,吟诗漫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山林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苏东坡抒发的胸臆,如一叶轻舟载着无数人乘风破浪。

  魔方的面面相交,组合出命运的棱角。在更加远僻的惠州,苏东坡笑看“岭南万户皆春色”,尤其钟爱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囊中羞涩时,他能从丢弃的羊脊骨中发现美味;黄酒浇骨,细剔碎肉,自得其乐地称“如食蟹螯”,这便是后世“羊蝎子”的由来。这常人难以理解的忧患生涯,苏东坡却能在困顿中捧出一炉人间烟火。

  打乱,旋转,人生的魔方最终恢复秩序。苏轼用他64年的人生,为我们演示了如何将命运的乱局,缓缓转出人生的本真。

  东坡诗词魔方。吉哲鹏摄

  赤壁月夜,他驾一叶扁舟漂泊于长江之上,饮酒赋诗。当同游者“哀吾生之须臾”,东坡却以江月为喻,点悟永恒:“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江上清风、山间明月,皆被他视为“造物者之无尽藏”,与世人共享。这份洞见,凝结成“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通透豁达。

  黄州月下与友对酌,杭州疏浚西湖筑苏堤造福百姓,海南开馆授徒教化民众……庙堂与江湖、珍馐与粗粝、豪迈与柔情、哲思与尘世,苏轼这一生的不同色块在交融汇通后,最终在“此心安处”沉淀成浑然的整体,多面人生在“清欢”与“本心”处统一。

  千百年来,三苏祠的银杏叶绿了又黄,红墙内竹影婆娑,墙外岷江奔流而去。眉山这座“千载诗书城”,是苏轼的人生起点,也是当今人们追寻的文化圣地。如今,人们总会在某个瞬间,与那个历史长河中的苏东坡相遇,走出人生的眉山。而他,也在人们的不断品读中,一遍遍重新“活”过,成为中华文明的精神坐标之一。

  三苏祠一景。吉哲鹏摄

  这个来自三苏祠的小小魔方,不仅是一件文创产品,更是一面映照千年的文化镜鉴——每一次转动,都在叩问苏东坡留给后人的“精神魔方”:人生固然多面,境遇固然难测,但守住内心的澄明,保持对生活的热爱,终能拼出属于自己的浩瀚星空。

步出三苏祠,太阳当午,我们品尝了地道的东坡肘子和东坡肉,从诗到味,由心到身,更多感慨。在红墙外,游人举着刻有“雪泥鸿爪”“此心安处”“诗酒趁年华”等名句的书签拍照打卡,这些诗句在阳光下飘散,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落在人们的心头。(吉哲鹏

Visit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