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多地连阴雨 争分夺秒保秋粮
TL;DR
全国多地遭遇连阴雨,秋粮收获面临挑战。各地抢收抢烘,采用科学调度和抗灾措施,确保粮食安全。政府与农民合力应对,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
Key Takeaways
- •连阴雨导致农田积水,秋粮收获和秋种受阻,需加快抢收抢烘进度。
- •政府调度履带收割机和烘干设备,提供资金支持,加强部门联动应对灾害。
- •推广抗逆性强作物品种和科学收割技术,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 •多方协力,包括青年党员服务队和农机应急队,帮助农户抢收和排忧解难。
- •抓住天气窗口期,落实措施确保秋粮丰收到手,为明年夏粮打好基础。
Tags

抢收秋粮,牵动人心。新华社记者连日来在安徽、山东、河北、河南等地走访,一辆辆收割机快速“吞吐”谷物、农机大院内烘干作业正酣……抢收抢烘,一片忙碌景象。
雨滂沱、水肆虐、农田受淹。9月中下旬以来,全国多地遭遇连阴雨,给秋粮收获带来困难,也对压茬推进秋种带来风险。
抢收秋粮,牵动人心。新华社记者连日来在安徽、山东、河北、河南等地走访,一辆辆收割机快速“吞吐”谷物、农机大院内烘干作业正酣……抢收抢烘,一片忙碌景象。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着这件“头等大事”,强调“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突出位置”。
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截至10月10日全国秋粮收获已过五成。凝心聚力保秋粮,努力抗灾夺丰收!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是重要底气,各地各部门与亿万农民携手应对是坚实支撑,而培育更多抗逆性强的作物新品种、提高烘干能力,让科技赋能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也成为当务之急。
积极抢收,“与阴雨天气赛跑”
先后出现多次大范围明显降雨过程,9月以来河南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7倍。土壤偏湿,农田积水,造成农机下地难,给秋作物收获、烘干晾晒、腾茬播麦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
2025年10月11日,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张庄村,从河南驻马店调运过来的履带式收割机在收割玉米。新华社发(徐弘扬 摄)
记者前几日在河南开封、商丘等地调研看到,履带式收割机不间断作业,烘干机24小时运转,挖掘机挖斗改为铁夹用于抢收花生……通过综合施策,河南秋作物收获已超七成。河南部分地区已开始整地备播。
“12日、13日预报还有大雨,刚晴了两天,又要变天了。我们得加快进度,与阴雨天气赛跑。”10月10日上午,记者在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刘套镇看到,萧县金旺家庭农场负责人许大宾正引导机手快速收割玉米。
2025年10月10日,安徽省宿州市萧县金旺家庭农场负责人许大宾查看待收割的玉米品质。新华社记者 水金辰 摄
许大宾今年种了1200亩玉米。9月底玉米成熟时,遭遇了连阴雨。“5日天一放晴,我们就组织了3台收割机下田,早7点干到晚7点,一刻也不敢停歇。”
农业农村部和中国气象局9日联合发布的连阴雨和农田渍涝灾害风险预警显示,10日至12日,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中南部、黄淮北部仍多降雨天气。
“抢”字当头,“快”字为要。
2025年10月11日,在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丁里长街道一处粮食烘干点,工作人员往烘干设备里投放玉米。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农业农村部按照黄淮海地区需求已调剂调度履带收割机24.63万台、移动烘干机2231台;中央财政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4.84亿元近日已下达;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就进一步做好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作出安排部署……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有力举措频出,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轰隆隆……”在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平固店镇大庙村村民赵国英的玉米田里,3台来自河南驻马店的履带式收割机正在田间来回穿梭,全力帮助农户进行秋收收尾。
“我们调集了20余台履带式收割机,分区域推进秋粮收割,最大限度减少作物倒伏、霉变风险。”广平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称,为了让农时信息直达农户,他们通过微信群、村广播等渠道,实时发布天气预警、农机调度等信息。
2025年10月10日,在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刘套镇,三大家村党总支书记高杰查看刚烘好的玉米。新华社记者 水金辰 摄
抢收的粮食要适时烘干,才能更好地安全入仓。
在山东省菏泽市曹县王集镇刘菜园村,曹县付文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烘干设备给周边群众“帮了大忙”。
“往年这时候只需启用一套烘干设备就能满足粮食产后服务需求,今年合作社3套烘干设备24小时作业,已满负荷运行多日。”合作社负责人赵付文告诉记者。
与天争时,与雨赛跑。紧盯天气变化、紧盯收种进展、紧盯重点区域、紧盯关键环节,多地打响抢收抢烘抢种之战,全力确保秋粮应收尽收。
农业农村部消息,截至10日,秋收进度西南过七成、西北过五成、东北近四成、黄淮海近八成。
科学抢收,“灾情越紧急,越考验我们的调度能力”
越是吃劲,抢收抢烘越不能蛮干。天气越是恶劣,方法越要科学。
精准摸排,让调度有的放矢——
山东菏泽市郓城县自9月25日起,组织28支摸排队深入全县524个行政村,逐户登记应急农机缺口,并第一时间对接本地农机销售企业。
2025年10月11日,在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双桥镇,农机手将收获的玉米装车。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望着田间来回穿梭的2台履带式收获机,郓城县丁里长街道张武屯村种粮大户王建国说:“俺家5亩洼地就怕陷车,得亏9月底村里通知我们报履带机需求。”
“我们提前一周就收到县农机中心的检修提醒,还备足了防陷轮胎、倒伏作物割台配件。”山东郓城粮好聚农农业服务公司负责人全明礼指着满仓烘干后的玉米说,“如今烘干设备24小时运转,灾情越紧急,越考验我们的调度能力。这几天农户早上收的玉米,傍晚就能烘干入库。”
2025年10月8日,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会亭镇郭楼村农民驾驶收割机收获玉米。新华社发(王高超 摄)
改装换装,提高机械收割能力——
在河南开封市兰考县仪封镇毛古村,技术人员将履带式挖掘机的挖斗改为铁夹,将花生从地里拔出,效率远超人工。
周口市针对雨后传统轮式玉米收获机“下地难、作业难”问题,采取“小轮改大轮、大轮改双轮、双驱改四驱”以及换装三角履带等方式,对收获机进行改造升级,提升湿地块通过能力,保障秋收进度。
科学指导,最大限度降低损失——
在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阎楼镇汤庄村,一片百余亩的空地上,摆放着方方正正、通风透气的铁丝网“玉米囤”。
“这些玉米都是10月4日雨前连夜抢收回来的。因为没有沾水,现在棒芯还红着呢!”占顺家庭农场负责人汤占顺指着“玉米囤”说,“你看它离地面二三十厘米高,农技人员告诉我,这个距离能充分确保地下通风和隔离地面积水。”
据了解,为了更好应对连阴雨,做好抢收抢烘抢种,河南、山东、安徽等多地农业农村部门发布技术指导意见,派出专业指导组和农技服务队下沉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农户科学收割、减损保粮。
合力抢收,“我对适期播下小麦有信心”
在秋收的攻坚时刻,各地广泛动员、多方协力,为农户排忧解难。
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古城镇,一支120余人的“青年党员抢收服务队”活跃田间。
“蒋庄村西头有10多亩地,进不了机械,需要人工抢收,快来……”微信群里一声召唤,青年党员抢收服务队迅速赶到现场。队员们身着雨衣雨靴,在泥泞的玉米地里忙着帮村民掰玉米、装袋、搬运、装车。
在安徽,753个农机应急作业队全部投入使用,每日发布天气与机具供需信息,启动“南机北援”行动,全力开展机收作业,组织村集体帮助在外务工和无劳动力农户抢收。
在河南,不少地方开放村委大院、文化广场等公共场所供农民晾晒,加强农业、气象、农机等部门联动,建立日会商制度,动态监测雨情、土壤墒情等指标。
2025年10月10日拍摄的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古城镇一家粮食烘干企业作业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崔贤飞 摄)
在河北,国网阜城县供电公司组织10支服务小队,配备专业抢修人员和应急物资,对辖区内粮食烘干中心开展用电设备专项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全力保障秋收期间电力可靠供应。
“10日一大早,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和镇上的工作人员冒着雨就过来了,还调来了两台挖掘机排涝,等水排完还会帮我安排履带式收割机收玉米。”河北省武强县红旗农场负责人王保路说,“悬着的心安定了,我对适期播下小麦有信心。”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繁影响我国农业生产。为减少影响,多地在聚焦单产提升行动中,积极推广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开展技术集成示范应用。
在河南民权县的一块试验田里,众多玉米新品种在这里试种。记者发现,受连阴雨影响,一些品种出现穗头发霉、甚至发芽的情况,而另一些玉米却没有出现。
“今年7、8月高温干旱,9月连阴雨,但我们的一些抗高温、耐穗腐的新品种经受住了考验,帮助我们选出了好品种。”试验田负责人、河南联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李传军说,加大抗逆性强的新品种的研发是保障粮食稳产的重要防线。
“这场连阴雨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对收秋腾茬和小麦播种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增加了深层土壤的储水量,对小麦冬春生长有利。”小麦专家、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说。
2025年10月5日,在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的水稻种植基地,农民驾驶收割机抢收水稻(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谢万柏 摄)
争分夺秒,把连阴雨的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各级各方面抓住窗口期,不折不扣落实落细各项措施,就能克服自然灾害影响,更好确保秋粮丰收到手,争取明年夏粮有个好收成。
文字记者:新华社记者
视频记者:吴飞座、赵小羽、张玮华、屈彦、欧阳建嘉
海报设计:邱星翔
统筹:郁琼源、任正来、孟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