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未来工程:“十四五”时期“幼有所育”的民生答卷

AI Summary1 min read

TL;DR

“十四五”时期,“幼有所育”通过多元教育实践,如男幼师、乡村文艺学堂和心理健康教育,保障儿童健康成长,兑现民生承诺。

Tags

幼有所育

  童年,是人生最初的起跑线。让每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健康成长,是“幼有所育”最温暖的注脚。

  当前,从城市到乡村,从课堂教学到心灵呵护,一场关于爱与专业的教育实践正在全国各地悄然发生,为孩子们的童年点亮更多可能。

  今年36岁的田晓东是太原市杏花岭区第一幼儿园的一名男幼师,今年已经是他从事幼教工作的第12个年头。从刚入行的不被认可,到现在孩子们眼中的“万人迷”老师,田老师用自己多年来的扎实工作证明,男幼师带娃也很强。

  云南省弥勒市福城街道章保社区黑桥哨居民小组为探索乡村文化振兴新路径,开办乡村“文艺学堂”,邀请二十多位文艺志愿者开展公益辅导。

  “00后”贺金山是中央财经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这是他第三年在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系统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他说,我希望未来这里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阳光下健康快乐地成长,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去追逐梦想。

  “幼有所育”,是千家万户的深切期盼,也是“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庄严承诺。

  我国正以更加多元、专业和均衡的养育方式,为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护航,托举起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

  统筹:李杰 王健 李佳琳

  编导:武莹景

  记者:黄培锋

  包装:夏勇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Visit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