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蕾牵两岸:台湾桃园举行闽台小吃文化交流盛典
TL;DR
台湾桃园举办闽台小吃文化交流盛典,沙县小吃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并与台湾嘉宾研讨两岸饮食文化。活动促进两岸小吃融合,推动情感连结和本地化发展。
Tags
新华社台北11月8日电(记者王承昊、周文其)指尖翻飞间,一个个形似柳叶、褶痕匀称的沙县蒸饺渐次成形。8日,“闽台小吃文化交流盛典”在位于台湾桃园的沙县小吃台湾总部旗舰店举办。6位沙县小吃技艺传承人现场献艺,并与多位台湾嘉宾就两岸饮食文化等内容交流研讨。
“沙县小吃不只是一种美味,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台湾创鑫生机集团董事长郭煜杰说,希望透过此次盛典,让更多台湾朋友认识沙县的文化底蕴,让两岸透过饮食找到更多共同语言,“从一碗小吃开始,延伸出无限的情感连结”。
去年11月,台湾创鑫生机集团获得沙县小吃商标在台湾的代理权,此后积极推进沙县小吃品牌在台湾的布局,目前已有9家门店。郭煜杰介绍,两岸饮食习俗高度契合,台湾民众对沙县小吃接受度很高。
在台湾从事沙县小吃制作约一年的厨师李文廷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最初,我们由沙县来的老师手把手指导,观察实操后反复练习,一个月就基本掌握了制作技巧。”他坦言,沙县小吃与台湾小吃有诸多共通之处,但调味料和食材选用上的差异也曾让他觉得颇具挑战。
活动现场,在沙县小吃技艺传承人和厨师的指导下,嘉宾们自己动手捏起了沙县柳叶蒸饺。“我之前在台北吃过沙县小吃,很喜欢,但第一次自己动手做还是有些难度的。”林女士说,“比如这个褶,自己在家包水饺就没这么复杂,沙县蒸饺显得更加精细。”
在活动中的两岸小吃学术论坛环节,技艺传承人与台湾餐饮文化专家展开深入交流,议题涵盖小吃的现代化挑战、闽台风味的“再创造”、沙县小吃的传承和永续发展等内容。
研讨会上,台湾嘉宾也为沙县小吃在台湾的本地化发展出谋划策。台湾开南大学观光运输学院院长吕世通建议,将沙县小吃技艺录影制成教学视频引入台湾,通过网课、校企合作等形式,在台湾餐饮学校开展教学。台北私立沪江高中校长许秀玲提议,台湾民众十分注重养生,沙县小吃可以结合二十四节气与季节性食材完善菜单,并与台湾小吃进行融合。
“与大陆传承人交流后,我被他们的专业与热忱深深打动,他们对商业化与传承的统筹思考,为地方饮食文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吕世通感慨,台湾诸多饮食文化源自大陆,历经在地化调整后形成宝岛特色。“这正是两岸饮食文化交流的基础,类似今天的交流活动很有意义。”
据了解,沙县小吃将于11月23日在福州举办“沙县小吃新品×两岸融合小吃发表会”,揭幕“两岸融合创新菜单”。其中,由创鑫生机集团负责“情谊满分|台湾特色美食系列”,将以台湾牛肉面、卤肉饭、艋舺鸡排等最具人情味的台湾代表小吃为基础,融入沙县经典元素,做到“两岸小吃融合”,象征两岸饮食文化深层连结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