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鲜报丨eSIM来了!手机“无卡时代”已近

AI Summary1 min read

TL;DR

eSIM技术在中国启动试商用,将实体SIM卡功能集成到手机芯片中,使手机更轻薄耐用,并简化用户开卡和换号流程。这项技术有望推动智能终端产业链升级,拓展至车联网和智慧城市等场景。

Tags

手机

  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 题:eSIM来了!手机“无卡时代”已近

  新华社记者高亢、吴慧珺

  无卡的eSIM来了,我们要跟手机SIM卡逐步说再见了。

  近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正式获得工信部eSIM手机商用试验批复许可,并在全国上线eSIM手机办理业务。

中国联通北京西单营业厅内的eSIM业务展示。(中国联通供图)

  什么是eSIM?

  eSIM手机业务是一种将实体SIM卡功能集成到手机内置芯片中的技术。消费者购买具备eSIM功能的手机后,无需插入实体SIM卡,便可将电话号码通过空中下载的方式写入手机内置eSIM芯片。eSIM手机与传统手机业务功能一致,可以使用语音通信、数据上网、短信收发等通信服务。

  eSIM手机业务试商用启动,将给日常通信带来哪些新变化?

  智能终端升级。随着技术升级迭代,手机SIM卡尺寸一直在缩小。eSIM技术可以进一步缩小SIM卡槽在手机等智能终端设备里的占用空间,手机设计将更加轻薄。而且eSIM芯片将直接焊接在主板上,让手机在防尘、防水、抗震动等方面的能力变得更强。

  使用更加便利。下一步,用户有望在无需实体卡的情况下进行开卡、换号等操作,显著简化业务办理流程;用户未来无需担心SIM卡遗失等问题带来的不便,也不需要到处找卡针;对于跨国出行较多的人,也不需要频繁换卡……

  eSIM落地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便利,更带来全产业链的升级契机。

  eSIM手机业务试商用的启动,将带动产业链对eSIM加大投入,有望进一步拉动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终端、车载网联设备等eSIM终端的更新和购买热潮。

  未来,凭借远程写卡、使用灵活等特点,eSIM技术将加速延伸至车联网、智慧城市、消费电子等各类智能场景,为各行各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注入动力,也为万物互联发展开拓更多可能。

  运营商也在积极布局和推动eSIM相关技术和服务的创新升级。

  中国联通2018年在国内推出eSIM可穿戴业务,目前已累计适配终端75款,服务用户数百万;中国移动将开展eSIM芯片与操作系统的国产化技术攻关;中国电信将着力推动eSIM业务发展,为用户带来“免插卡激活、跨设备无缝协同、全球无缝漫游”的便捷体验。

  从实体SIM卡手机普及到eSIM手机业务试商用启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每一步,带来群众消费体验和获得感的提升。我们期待,未来的每一次连接都将更温暖、更顺畅。

Visit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