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评丨进博为桥,中国与天下同利
TL;DR
第八届进博会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已成为中国联结世界的重要桥梁,吸引众多国际企业参展,展示创新产品与技术,推动开放合作与互利共赢。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为全球企业提供广阔机遇,促进产业融合与共同发展。
Tags
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 题:进博为桥,中国与天下同利
新华社记者樊宇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在举行,八方宾客共赴进博之约。中国坚持“与天下同利”,世界热诚回应。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进博会不仅成为世界经济通向中国经济的入海口,也是中国联结世界的重要桥梁。
一年一度的进博会,已成为中外企业的共同期盼。过去七届进博会,累计吸引境外参展商2.3万家次,意向成交额超5000亿美元。尽管全球经济格局面临深刻变革,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小院高墙”“脱钩断链”甚嚣尘上,但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机遇始终在这里。
中国市场的吸引力源于其规模纵深。中国已连续16年稳居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是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十四五”期间货物和服务进口预计超过15万亿美元。未来十多年,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将超过8亿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5.2%,“稳”的主基调没有变,“进”的势头没有变,“韧”的特性没有变。这一切都为国内外企业携手前行筑牢坚实基础。
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与;290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展览面积和企业总数均创历史新高,美国企业参展面积连续7年保持第一……从本届进博会这些含金量十足的数据,足以感受到各方寻求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热度。从医疗、消费、食品、汽车、技术装备到服务贸易,从“头回客”到“回头客”,再到“常驻客”,全球企业踊跃参展,在这里触摸开放中国的脉搏。
“中国市场足够大、足够开放。”泰国正大集团资深副总裁黄伟伟说,正大集团见证了中国持续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坚定步伐,更加坚定了深耕中国市场的信心。
站在进博会这个“入海口”,世界看到的还有创新活力。进博会已成为全球创新链上的重要节点。本届进博会展示461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涵盖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等前沿领域。跨国公司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纷纷将进博会作为全球新品首发地、前沿技术首选地、创新服务首推地,正是看重其强大的溢出效应。
中国市场的魅力在于产业融合与价值共创。进博会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卖场”,而是各种创新元素的聚集和交流地,形成了庞大而高效的资源网络。对于企业来说,参加进博会就是一次与全球优质资源深度对接的绝佳机会。很多企业将进博会视为其在中国发展的战略支点,目标从单纯的产品销售转向技术合作、联合研发,乃至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
哥伦比亚黑巧克力品牌Lok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玛丽亚·卡罗琳娜·安古洛·埃亚洛认为,中国市场是“联通世界的窗口”。她说,来中国参加进博会不仅能接触到中国本土消费者,也是拓展其他亚洲国家业务的理想起点。
进博会展现的中国大市场,既有庞大体量和消费升级需求作为坚实基础,也有汇聚前沿要素的“创新大脑”提供源源动力,诠释着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的生动实践。不久前胜利闭幕的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未来,一个接续推进现代化的中国,必将为各国共同发展创造更广阔机遇。
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中国是世界大市场,也是全球机遇的共创者、开放平台的共建者、发展成果的共享者。八载进博,常办常新,中国与世界开放融通、合作共赢的信念始终如一。江海汇流处,进博聚潮来,中国将与世界一起奔向共同繁荣的机遇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