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丨记者手记:每周都在迭代!人形机器人为啥进步“神速”?

AI Summary1 min read

TL;DR

记者在深圳采访发现,人形机器人通过开源策略和产业链协同实现快速迭代,每周更新版本。地方政府开放应用场景并制定标准,推动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

Tags

机器人

  新华社深圳11月2日电 记者手记:每周都在迭代!人形机器人为啥进步“神速”?

  新华社记者孙小程、任军、孙飞

  “每周都在迭代!科幻场景不断走入现实!”这是记者近日在深圳采访人形机器人产业时的强烈感受。

  10月29日,在广东深圳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机器人“小众”在打拳。新华社记者 刘力航 摄

  扫腿、出拳、跳舞、跨越15厘米高路障、跌倒爬起……在众擎机器人位于深圳的实验室,身高1.38米、体重40公斤的人形机器人“小众”为记者展示了一整套行云流水的动作。

  “‘小众’跳舞节奏很快,就算专业舞者,也要学习一下才能跟上它的步伐。”众擎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姚淇元说。

  10月29日,在广东深圳,众擎机器人科技联合创始人姚淇元介绍机器人“小众”。新华社记者 刘力航 摄

  从一年前刚学会模仿人的步伐,到一年后轻松实现高难度动作。在场记者不禁发问,人形机器人为何进步如此迅速?未来将如何发展?

  “坚定不移的开源策略正是我们的机器人持续进化的密码之一。我们将部署代码和训练代码进行开源,吸引全球开发者共同参与应用生态建设。”姚淇元说,“我们单款产品的版本迭代做到了以周计,从设计图纸到首台原型机的落地,仅需约6个月。”

  10月29日,在广东深圳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调试代码。新华社记者 刘力航 摄

  开源是底座,协同是关键。

  众擎机器人所在的深圳南山区,有一个发展动能强劲的“机器人谷”。这里分布着越疆科技、优必选、云鲸智能、普渡科技等上百家机器人研发及上下游企业,以及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院所。

  这是10月29日在广东深圳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拍摄的人形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刘力航 摄

  “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依靠深圳完备的供应链、产业链,我们能够快速打样、形成产品。”越疆科技市场总监谢凯旋说。

  自主识别指令、精准抓取食材、控制火候,并能根据用户需求实时调整……越疆科技自主研发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化身粤菜大师,为记者端出一份香喷喷的煲仔饭。

  10月29日,在广东深圳越疆科技有限公司,机器人制作咖啡拉花。新华社记者 刘力航 摄

  在谢凯旋看来,从完成“擦盘子”等简单动作,到如今独立完成做煲仔饭等复杂任务,算法持续进化和场景数据反哺缺一不可。

  想要获得数据反馈,就必须有更多应用场景支撑。企业自身在开拓市场的同时,地方政府也在不断开辟新场景,护航机器人企业探路。

  10月29日,在广东深圳越疆科技有限公司,机器人为记者装爆米花。新华社记者 刘力航 摄

  “一些机器人企业在新产品发布后,并不能很快找到好的商业模式。只有在不断使用过程中,才能看到商业机会。”龙岗区人工智能(机器人)署署长赵冰冰说,“我们已经开放了政务巡检、巡警、消防等79类机器人应用场景,促进机器人在城市管理、社会治理等场景验证中加速迭代。除了开放政务场景,我们也在帮助机器人找到更多终端市场应用场景。”

  今年3月,深圳市龙岗区人工智能(机器人)署成立。龙岗区还打造了机器人6S店、机器人剧场、机器人街区,彰显其抢占新赛道、抢抓新机遇的雄心。

  10月28日,在位于广东深圳的机器人6S店内,机器人在弹钢琴。新华社记者 刘力航 摄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我们正在打造一个覆盖智能软件、核心零部件、整机集成、场景应用的机器人全产业链生态圈。”龙岗区副区长徐红丽说,“我们正拟定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安全管理制度和行业标准,对智能机器人运营和应用进行监管,定期开展数据备份、漏洞扫描等安全检查管理工作,为行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10月28日,在位于广东深圳的机器人6S店门口,机器人在跳舞。新华社记者 刘力航 摄

  10月28日,在位于广东深圳的机器人6S店门口,机器人在踢球。新华社记者 刘力航 摄

  这是10月28日在位于广东深圳的机器人6S店内拍摄的众擎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刘力航 摄

  这是10月28日在位于广东深圳的机器人6S店内拍摄的众擎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刘力航 摄

Visit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