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故事绘丨天堑变通途——帕米尔高原上的中塔公路巡礼
TL;DR
中塔公路改扩建项目由中方负责,一期已完工提升交通效率,二期直面帕米尔高原挑战,新建隧道桥梁,预计大幅缩短行车时间,促进中塔合作与'一带一路'发展。
Tags
这是在塔吉克斯坦卡拉依洪姆村附近拍摄的中塔公路二期工程施工现场(无人机照片)。

↑点击观看视频
从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出发
向东南穿过丹加拉谷地
翻山越岭,沿喷赤河谷一路向北
就进入了帕米尔高原

这是在塔吉克斯坦哈特隆州拍摄的中塔公路一期路段(无人机全景照片)。

喷赤河奔涌激荡,昼夜咆哮,两岸山势峥嵘,峰峦叠嶂。画面左侧是阿富汗境内(无人机照片)。

阿富汗境内的村民骑着摩托车,艰难缓慢地行驶在悬崖边崎岖陡峭的土路上。
帕米尔高原
绵延入塔吉克斯坦境内
使得山地约占其国土面积的93%
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比比皆是

这是在塔吉克斯坦卡拉依洪姆村附近拍摄的中塔公路二期路段(无人机照片)。
中塔公路(也称帕米尔公路)初建于20世纪40年代,西起杜尚别,东至中塔边境卡拉苏口岸,全长超过1000公里,对塔物流运输和对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自然灾害频发和年久失修,公路原线大量路段损毁严重。2009年,由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路桥”)负责的中塔公路改扩建项目开始实施。

车辆行驶在塔吉克斯坦哈特隆州的中塔公路一期路段(无人机照片)。
2013年,中塔公路一期工程竣工验收。塔总统拉赫蒙称赞改造一新的公路让居民出行更加安全,亲自为中国工人代表颁授奖章。2022年9月,中塔公路二期工程启动,直面帕米尔高原的严峻挑战。
恶劣天气之外,二期项目还面临更为险恶的地质条件:山势险峻且垂直落差极大,地质条件多为风化页岩,多处地段是泥石流和山体塌方高发区;边坡陡峭,最高开挖线与路面的垂直距离高达76米。

这是在塔吉克斯坦卡拉依洪姆村附近拍摄的中塔公路二期工程施工现场。

这是在塔吉克斯坦卡拉依洪姆村附近拍摄的中塔公路二期工程施工现场(无人机照片)。
建设中,中国路桥团队悉心规划,科学施工,新建两条隧道、14座桥梁和5个明洞,并将路面由原来的4米拓宽至12米。两条隧道是控制性工程,其中长达3388米的1号隧道经两年多建设已全线贯通。拉赫蒙总统对此赞不绝口,直接命名为“塔吉克斯坦隧道”。

工人在塔吉克斯坦卡拉依洪姆村附近的中塔公路二期工程1号隧道施工现场工作。

一名中方员工(左)在塔吉克斯坦卡拉依洪姆村附近的中塔公路二期工程1号隧道施工现场指导塔方员工。

在塔吉克斯坦卡拉依洪姆村附近,司机图拉洪检查车辆。他介绍道:“这条路我跑了40年!去杜尚别以前要花很长时间,大约三四天,现在一天半就到了。”
卡拉依洪姆村附近
全新的公路旁
一家小院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无花果缀满枝头
绿荫如盖,瓜果飘香

在塔吉克斯坦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州卡拉伊洪姆附近,基什瓦尔与他的孩子们合影。

基什瓦尔是这座院子的主人,隔壁是他的小商店。
“这家店是2007年开的。以前(往杜尚别)寄送货物或接收(从杜尚别来的)货物需要三四天。现在早上订购的商品,当晚就能收到。”基什瓦尔说。
“这条路的价值无法估量,大家对它都很满意。”

基什瓦尔的孩子们在院子里玩耍。

“中塔公路二期工程全长92.339公里,明年完工后行车时间将从原来的5小时减至1.5小时。”中塔二期部分关键路段建设项目生产经理姜树林说。

夜幕降临,中国路桥基地里竖立的中塔两国国旗格外醒目。
共建“一带一路”的澎湃生命力
让高山之国的旷野不再寂寥
中塔命运共同体的精彩故事
正在新时代的穹庐下不断书写
摄影:李任滋
视频:李任滋
记者:赵宇 苟洪景 陈汀
海报:胥晓璇
编辑:荣浩 白雪骐
新华社摄影部 亚欧总分社
阿拉木图分社联合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