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喜团”里的文明新风
TL;DR
山东青岛的'帮喜团'志愿服务队推动婚俗改革,倡导简约婚礼和零彩礼,通过温情劝导和信用积分模式,帮助新人节省开支并传播文明新风。
Tags
新华社青岛11月10日电 题:“帮喜团”里的文明新风
新华社记者王凯
清晨的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场镇三河埠新村,锣鼓声起。一群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忙着在农家小院挂窗花、贴喜联。这是村“帮喜团”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正为一对新人操办一场简约而温馨的新式婚礼。
“不收高价彩礼,不摆豪华宴席,但一样热闹!”“帮喜团”骨干、村民纪秀云一边贴剪纸一边说,“我们‘帮喜团’就是要让爱情回归本真,让婚礼更有温度。”
“帮喜团”的诞生,源于2019年纪秀云家的婚事。纪秀云的儿子准备结婚,按习俗要送彩礼。“我当时就有顾虑,拿少了容易让女方家庭觉得不尊重他们。”纪秀云说。三河埠新村党委书记毕纪花得知后,主动约见女方家长。在村委办公楼二层的剪纸社里,一场轻松的交流悄然改变了传统婚俗的走向。“我向纪秀云的亲家宣传了移风易俗的政策,建议减轻年轻人负担。”毕纪花回忆,令她欣慰的是,在大家嘻嘻哈哈的快乐氛围中,对方十分通情达理,当场支持。
婚礼当天,村干部和热心村民齐上阵:剪“囍”字、包喜糖、炸茶果、开车接亲……“这场婚礼简约却不简单,还省了两万多元。”纪秀云说。
“在农村,红事的帮忙不能叫‘帮忙’,那是白事的说法。我们就叫‘帮喜’,‘帮喜团’就这样诞生了。”毕纪花说。
这场婚礼也成为当地推动婚俗改革的成功探索。六年来,这支由村干部、党员、大学生、文艺骨干等组成的“帮喜团”,悄然改变着乡村婚俗的旧面貌,推动喜事新办、简办蔚然成风。

2025年4月,“帮喜团”部分成员在帮助布置结婚场地。(受访者供图)
村里曾有一桩因彩礼陷入僵局的婚事。女方家要求18.8万元彩礼和16桌鲍鱼宴,因男方无力承担,导致双方关系紧张。“帮喜团”志愿者陈晓涵带着“双喜鸳鸯”剪纸上门,轻声劝导:“您看这‘囍’字,左右对称才美;婚姻也一样,需要彼此体谅。”队员张洪芬也提着热腾腾的“喜饽饽”来到女方家,以自家经历耐心沟通:“我知道你们不是图钱,是怕孩子受委屈。但真正的疼爱,是让孩子轻装上阵,经营好小家。”
最终,这场婚礼以“零彩礼”圆满举行。原本用于彩礼和酒席的钱,转为小家庭的家庭基金。“帮喜团”全程参与,剪纸装饰、锣鼓表演、文明接亲……亲友纷纷称赞:“这才是过日子的样子!”
从“彩礼困局”到“零彩礼典范”,从“人情负担”到“邻里共庆”,“帮喜团”用温情与智慧化解因旧俗引发的矛盾,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记者了解到,大场镇创新推行“帮喜服务+信用积分”模式,村民签订《文明新婚承诺书》,参与剪纸、宣讲、布置婚礼等获取积分。
“这是我用参加‘帮喜团’活动的积分换的,没花一分钱。”村民王维叶拎着一提卫生纸说,她也是“帮喜团”一员,儿子今年4月结婚时,10多位志愿者帮忙操办,还送上20个“喜饽饽”作为贺礼。如今,她更加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既传递爱心,又可以获得积分兑换日用品,一举多得。
如今,“帮喜团”志愿者已发展到60多人,服务范围从三河埠新村拓展至全镇,累计开展活动120余次,服务47对新人,帮助节省开支超7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