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广西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观察

AI Summary1 min read

TL;DR

广西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突破8000万千瓦,通过漂浮式光伏、海上风电等项目提升产业绿色含量,推动经济增长和能源结构转型。

Tags

清洁能源新能源

  新华社南宁11月5日电 题:以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广西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观察

  新华社记者王楚然

  记者从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获悉,近日,随着220千伏广西贵港樟木风电场项目顺利并网,广西清洁能源装机容量正式突破8000万千瓦大关。

  广西坐拥得天独厚的绿色能源资源,相关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同时,“双碳”目标的推进也为广西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按下“快进键”。

  今年9月,广西华昇水上漂浮式光伏电站正式并网发电。该电站总装机容量4.35兆瓦,由26个超大型光伏矩阵组成,建在4.1万平方米赤泥堆场回水池形成的水域上。

广西华昇水上漂浮式光伏电站。(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供图)

  据介绍,这种建设模式不仅节省土地资源,还能减少水分蒸发,起到一定节水作用。经测算,该电站预计年平均发电量约480万千瓦时,为资源循环利用提供新路径。

  当前,广西“绿电+”发展呈现多元化格局。除“水上漂”的漂浮式光伏电站外,海上风力发电站也成为能源开发的新场景。

  “十四五”期间,广西海上风电实现“零的突破”——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A场址工程正式全容量并网发电,让广西电网成为西部地区首个涵盖水、火、核、陆风、海风、光等多种电源类型的省级电网。

  广西农业资源丰富,“渔光互补”项目正化身“阳光银行”,成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和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构建起“光伏+水系治理+生态养殖+生态修复+生态农业”的立体循环发展模式。

位于广西防城港市东兴市江平镇的一处“渔光互补”项目。(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供图)

  在防城港市东兴市江平镇巫头村,记者抬头看到一排排光伏板,低头则是一大片鱼塘,当地的“渔光互补”项目实现绿色发电与鱼类养殖同步推进。项目采用柔性支架桩设计和新型光伏组件,不仅具备双面发电功能,还减少了40%的单位容量桩基使用量,大幅提升鱼塘养殖面积与系统发电量。

  以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广西清洁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使新能源装备制造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光伏电池、锂电池、风力发电机组、服务机器人等产品产量实现大幅增长。

  在防城港市,当地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的高端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广西明阳智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于2023年建成投产一期大兆瓦级海陆风电整机制造基地项目,目前年生产主机可达300台套,年产值超12亿元。

广西明阳智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明阳公司供图)

  “当前广西能源结构转型加速,周边地区对清洁能源需求持续增长,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广西明阳智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综合部经理杨叶蓉介绍,公司二期超长叶片厂生产基地项目计划于2026年开工,规划新建6至8条超长叶片生产线,建成后将成为广西较大规模海上风机叶片生产基地。

  为支撑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持续巩固“绿电+先进制造业”模式,大力推广绿色电力交易,支撑硅光伏、新能源电池等新兴产业使用绿色清洁能源生产,实现“绿电造绿电”的良性循环。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市场营销部副总经理申双喜说:“我们积极推行‘首席客户经理’工作机制,提供从技术咨询、报装接电到后期运维的‘一对一’全生命周期用电服务,推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广西清洁能源发电量127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8%,占全部电量类型的66.3%。在广西所有电源类型中,清洁能源规模占比达72.15%,能源“含绿量”持续提升,为广西绿色低碳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Visit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