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丨在“科大硅谷”感受创新“劲风”

AI Summary1 min read

TL;DR

安徽合肥'科大硅谷'通过政策支持、金融服务和场景搭建,推动科技创新企业快速发展。例如,猛狮航空在两个月内完成样机试制,预计明年实现量产。该平台汇聚超2500家科技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Tags

科大硅谷
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丨在“科大硅谷”感受创新“劲风”

  新华社合肥11月5日电(记者马姝瑞、陶叶、屈彦)一架100多公斤的轻量化“摩托”,不是为了在道路上疾驰,而是搭载着智驾系统,服务于低空文旅、飞行培训、运动赛事等飞行需求。

  临近年末,落户于安徽省合肥市“科大硅谷”的安徽猛狮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正铆足了劲儿,为这款“飞行摩托”12月的性能测试做各项准备。从公司注册成立到完成首批样机试制,这家智能超轻型飞行器企业只用了不到2个月。

  “科漂驿站提供过渡性办公和住宿,项目落地后有租房支持、免费众创空间工位,科漂训练营推出管理运营、资本运作等高强度培训,创新单元合伙人、场景服务合伙人等主动为企业对接各类资源,‘科大硅谷’的创新政策非常明确、清晰、迅速,形成了一个支持和服务创新的完整生态。”安徽猛狮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伍权权说,在他看来,从产品创新概念到实物真机,猛狮航空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创新“劲风”的全力托举。

  图为安徽猛狮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制造的“飞行摩托”。新华社发

  2022年6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科大硅谷”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多项高含金量的政策举措,一个由政府推动、产业主导的创新创业平台——“科大硅谷”应运而生。

  截至目前,“科大硅谷”汇聚科技型企业超2500家,招募全球合伙人机构、设立海内外创新中心(联络站)13家,集聚各类股权投资基金超220只、规模超2500亿元;合肥全市近43%的量子企业、55%的空天信息企业、50%的生物制造企业汇聚于此。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让‘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起来,服务于创新,为企业赋能,这就是‘科大硅谷’这块试验田的核心要义。”科大硅谷服务平台(安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张立野说。

 图为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科大硅谷”。新华社发

  打通科技成果从“书架”到“货架”堵点——在“科大硅谷”,“成果转化专班+院校经理人+技术经理人”三支团队常态化登高校门、入实验室,让重大科技成果在源头就可以早发现、早发布、早转化。

  为科创“种苗”注入金融“活水”——考虑到科创企业轻资产、少营收的特点,“科大硅谷”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参股设立超20多只子基金,以“子基金+直投”完成百余个项目的股权投资;打破传统授信模式,打造“贷投债保”多方联动的产品矩阵,从“看资产”转向“看未来”。

  汇聚多方资源搭建场景“桥梁”——“科大硅谷”联合合肥市场景应用创新促进中心有限公司,常态化开展场景策划、场景服务、场景招商工作,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落地应用,累计为超3000家企业提供场景应用服务,发布场景机会1200个、开展场景活动350场,百余项新技术新产品率先在合肥转化与落地应用。

  良好的创新环境,让更多科创企业在“科大硅谷”拔节生长。2022年5月“科漂”到合肥的零重力飞机工业(合肥)有限公司对“科大硅谷”的创新生态同样深有感触。

  “技术进步是企业的底气,但是没有政策红利带来的融资、场景等创新资源,我们的步伐不可能迈得这么大。”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石红说,眼下,公司旗舰机型的原型机已经完成下线,试飞在即,新机型研发全力推进,预计2026年实现文旅场景的规模化应用。

 图为零重力飞机工业(合肥)有限公司旗下产品。新华社发

  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也为“科大硅谷”指明了更高质量的发展方向。

  “下一步,我们将更加主动、精准地链接科技、产业、资本和人才等各类资源,更高质量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创新企业孵化、创新生态优化,提升科创孵化的国际化水平和品牌影响力。”张立野说。

  “新风”更劲,信心更足。

  明年,猛狮航空预计实现首款产品的规模化量产,单个生产基地的年产能目标为600台。“创新没有止境,我们已经做好了长期规划,未来要飞得更远。”伍权权说。

Visit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