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惩涂画泰山碑刻牌坊、盗掘古墓葬……这些典型案例警示守牢文物安全底线

AI Summary1 min read

TL;DR

最高人民法院和国家文物局发布5起文物保护典型案例,严惩涂画泰山碑刻和盗掘古墓葬等行为,强调宽严相济政策,以增强公众保护意识。

Tags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运河泰山人民法院文物

  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 题:严惩涂画泰山碑刻牌坊、盗掘古墓葬……这些典型案例警示守牢文物安全底线

  新华社记者冯家顺

  在文物保护法修订一周年之际,最高人民法院、国家文物局11月7日联合发布5件依法推进文物保护典型案例,展现守牢文物安全底线的决心,引导社会公众增强文物保护意识。

  这批案例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激励行为人积极退缴文物、赔偿损失、修复文物和周边环境,织密文物保护网。

  泰山古建筑和碑刻构成了独有的泰山人文景观,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在一起案例中,张某某、李某某涂画多处泰山碑刻牌坊等文物,损害泰山文物古迹,对泰山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人民法院依法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并判令二被告人赔礼道歉、赔偿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损失,严厉打击故意损毁文物行为,具有警示教育作用。

  在另外一起案例中,盗墓贼王某平等在江苏盱眙、安徽天长等地盗掘战国至汉代墓葬、盗窃珍贵文物,对墓葬造成严重破坏。人民法院在文物保护现场公开开庭,以盗掘古墓葬罪判处王某平有期徒刑十年三个月,责令其退赔违法所得并承担相应抢救性发掘费用。

  同时,人民法院加强抗战遗址司法保护,助力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更好地让文物活起来。

  在“陈某某等与某设备厂借款合同纠纷执行案”中,人民法院依法保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顺利征收,为遗址建成宝鸡工业博物馆,成为工业文化研学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排除障碍,护航抗战工业遗址有效利用。

  在“某风貌公司与某餐饮公司等返还原物纠纷案”中,人民法院助力抗日英烈吉鸿昌将军旧居整体保护,依法判令租赁合同到期后仍占用旧居的某公司返还房屋,积极引导、全程监督房屋腾退搬迁,实现旧居在整体保存完好状态下顺利收回,并经修缮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公众开放,有力推动革命文物发挥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的教育意义。

  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各级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涉及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各类案件17000余件,以公正司法助力文物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Visit Website